三、重塑良好政治生态为民族复兴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清则心高雅,清则生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党的十八大赋予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为净化政治生态环境、重塑政治气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形成求真务实、和谐稳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环境。
营造求真务实的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弘扬党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谋划工作。想办法、拿主意,作决策,既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把发展目标和群众思变、思快、思富的强烈愿望结合起来,又要坚决反对不顾民力、不顾财力,不讲条件、不讲科学的“瞎指挥”、“乱策划”。 那种“会议上谈一谈,文件上圈一圈,马路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的虚浮作风要坚决根除,只有踏踏实实,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才能敏锐地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路径,才能激发灵感、运用智慧、科学决策。只有本着对党、对组织、对人民负责,以群众心为心,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政治清明,则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反之,则容易积聚不满和怨气,甚至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矛盾,在很多情况下,利益矛盾的激化是由于利益协调机制失效,而利益协调机制失效又是因为政治生态恶化,民主协商渠道不畅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利益诉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呈必然趋势,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日益凸现,这就不仅需要踏实苦干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尊重多数人利益和主张,又要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各方面群众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能够得到充分表达,这有利于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同时,要有容人、容事、容言之量,善于团结、凝聚力量,群策群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营造风清风正的环境。“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好的政治生态如同“艳阳天”,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振作;不好的政治生态如同“雾霾日”,让人压抑郁闷、身心不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构政治生态也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根本上来说,通过改作风、反腐败重构政治生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下真功夫祛大病、疗小病、治未病,避免政治水土的沙化、荒漠化,这既是一场价值观的持续较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工程。要持久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就是要一手抓反腐,一手促改革。一方面,通过持续推进正风反腐形成威慑,让那些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的人断了念头,让那些拉帮结派、四处钻营、八面玲珑的人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正本清源,尤其是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根本上瓦解人身依附、门客政治的圈子文化,铲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从而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
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心态异质性的时期,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时刻,秉承实干精神干事创业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任务。干事,就是以工作为本、以事业为基,该工作时就工作,该完成的任务要完成。如果说干事是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那么创业就是履职尽责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清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发扬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只争朝夕埋头干,迎难而上拼命干,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自觉克服“无钱不为,有钱乱为”的问题。要明白:做事不要做官、做官必须做事和大干小困难,小干大困难,不干更困难的道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我们只有拿出中国人的自豪和志气,进一步解放思想,甩掉包袱,迎难而上,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扫清“绊脚石”,赶走“拦路虎”,才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行程上轻装上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