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

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

编者按:“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新型政商关系。政商之间要“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政商关系怎样形成“有交往而无交易”的新生态?本期邀请党员干部讨论。

“守道直行”才不会出“事故”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也都会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官员、商人也是社会人中的一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官商自然会有交集、有交往、有交道。但是,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

所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官员和商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代表公众利益,一个追求商业利益。这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虽然同向而行,但不能纠缠在一起,如果勾肩搭背、相互勾连,必然要出“事故”。官商交往要“守道直行”,对官员而言,“道”是党纪国法,在道内就是正常交往,哪怕出格一点,就可能成为官商勾结。

官商交往变成交易,既有干部个人的问题,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防止交往沦为交易,中间需要加装制度的“隔离带”“防火墙”,为官商交往立规矩、明纪律,让领导干部明白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让官商“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所”。要加大权力运行透明力度,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消灭官商交易的“阴暗角落”,铺平官商交往的“直道”。不论官员还是企业家,既要有交往意识,又要交而有道,只有“行在路上,守道直行”,才能把交往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不出“事故”。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组织部 闫华)

始终绷紧权力姓公这根弦

政商关系的本质是权商关系,主导因素在于权力。妥善处理政商关系,既是对干部为官从政的素质要求,也是对干部用权行事的能力检验。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保驾护航,这是理顺政商关系必须把握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的核心,在于权力运行要自觉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高效的服务保障。但是,这并不代表权力行使可以无孔不入、为所欲为,必须秉持本性、张弛有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应担之责、合法之事,自当“该出手时就出手”,让权力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而对于分外之责、不法之事,则必须“当收手时即收手”。

服务经济发展,是干部当然的职责所在。政商关系的合理定位,集结于权力与经济的交互作用,取决于权力对经济的主动作为。二者之间,既应有交集更应有界限,既应有交往更应有原则。把握这种界限和原则的最佳选择,即在于始终绷紧权力姓公这根弦、时刻把好权力谦抑这道关。反之,权力的肆意延伸甚至“嫁接”,必然导致政商错位、政商变节,政商团结会变成官商勾结,政商和气会变成沆瀣一气,权钱换算、钱权交易也就成为政商交往的“通用规则”,严重背离权力本来的公共属性,极大损害权力应有的公共权威,深度污染社会风气。

祛病需从根上医。权力滥用是造成政商错节的“病根”。权力不是“私有物”,权力担负着公共责任。构建健康和谐的政商关系,必须自觉把为官不可任性、用权必须谦抑作为基本遵循,为官自重、用权慎权,决不能模糊界限、忘却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彻底守住权力本性、守好权力本分,在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中倾其心、尽其力,不妄为、不滥为,切实激发出权力源于公心、实现公效、增添公利、累积公信的实践能量。(迁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