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应该成为出走的理由!(4)

“贫穷”不应该成为出走的理由!(4)

“下辈子不做穷人孩子”是个伪命题

曾红极一时的央视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为老百姓提出了“你幸福吗?”这一符合时代发展新诉求的问题。但现在看来,陈伟是不幸福的,因为贫困、生活拮据而产生了厌世的情绪,让人看了心疼,也反思现在青年一代的生活压力与内心矛盾。但话说回来,如果人真有来世,陈伟做成了富人的孩子,他就会幸福了?

假如生在了富人的家庭,或许会不缺少金钱,但可能会少了父母亲情,少了家人陪伴,甚至在很小的年纪就要背上了继承家族事业的压力。要是这样的情况,陈伟是不是还要离家出走,留下遗书,说下辈子一定找没有压力、亲人常伴身边的家庭?

所以说幸福与否根本不在于贫富,不在于做谁的孩子,而是个人心里是否健康。俗话说的好,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去想办法改变。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这世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砍。

一些人拥有了财富,却失去了健康,一些人看似站在了让众人羡慕的高峰,却始终活在压力和阴影之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困境,每一个个体也都有个人的烦恼和压力,人们常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就是这个道理。况且才十几岁的年纪,未来是无可限量的,将来要是功成名就了,回忆起今天的怪癖任性,是不是会觉得臊得慌?

当然如果你说出了事,问题全在孩子身上,倒也有失公允了。要是单纯的经济压力,相信陈伟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但真正可怕的就在于,你想逃也逃不了的世俗眼光。在这个“坐在自行车上笑”就会被耻笑的年代里,你说自己有饭吃,有床睡就满足了,倒也不现实。父母也要多体谅一下孩子的不容易,毕竟时代变了,孩子虽然能吃饱穿暖,但心理压力却更大了。

值得警惕的是,以《安徽出走学生找到曾留书“下辈子不做穷人孩子”》为新闻标题,自然让很多人联想到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等隐忧,但此次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个体事件,根本上还是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如果就此便上纲上线为“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贫困还是太多群众始终走不出的阴霾”,未免就有些脱离实际,坐而论道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