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社会心态须提升“软治理”(2)

改善社会心态须提升“软治理”(2)

影响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是预期管理的缺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逐渐转型。经济市场化成为社会转型的强大推手,在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推动社会利益再调整、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使得不同社会群体获利机会变动,导致社会阶层发生多元分化,人们之间的社会差别显著扩大,部分民众在相互比较中压力倍增,生发出一些非理性社会心态。

201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系列评论,关注社会心态问题。其后,对社会心态的研究逐渐增多,出现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如,有专家学者提出,当前我国社会心态有不少消极方面,给社会平稳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专家学者经过问卷调查,列举当今社会存在的典型社会心态病症。

各种不良社会心态背后是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是人们改善生活的期望未能实现,折射出经济发展成果民众缺乏共享,没能转化为提升民众幸福的现象。在社会现实中,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仍在一定程度存在,让人们倍感焦虑。和谐社会建设在局部地区以管控方式去追求,甚至压制正常维权,使得民众合理利益诉求难以表达,加之少数官员权力寻租、暗箱操作,从而生成了民众弱势认知以及仇官、仇富的心态。运动式治理导致政策措施调整频繁,人们无论遇上什么优惠政策都会感到自己吃亏了,各种不确定、不信任心态由此生成。政府推动的社会变革对所有人许诺以美好生活预期,但是,这种美好预期对所有民众而言,不能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到。社会预期与社会现实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导致不良社会心态滋生的最重要原因。

预期是人们潜在心理动机和现实社会行为的中介,预期驱使下的行为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人们是理性的,会对自己行动的条件和后果进行预测,因此可以采取预期管理方式影响人们的未来预期,引导人们的心理及认知,调整、协同人们的社会行动,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