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用合作夯实战略互信

中美,用合作夯实战略互信

袁 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樊吉社(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

滕建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黄 靖(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

帕特里克·孟迪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高级学者)

包道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副院长)

卡维·钟吉塔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维尔纳·魏登费尔德(德国慕尼黑大学应用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安迪·怀特菲尔德·奈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任)

愿意交流磋商、寻求合作、发展良好关系是主流民意,也是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袁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避免冲突与对抗,寻求合作与共赢,探索一条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和平共处的新型关系模式,这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可以说是两国最大公约数。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完全不同的大国,从关系正常化至今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总体关系和平稳定,这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轮廓。目前所做的,就是对这种关系进行面向未来的理论升华和观念塑造,从而使中美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和发展。这种前景值得期待和憧憬,值得两国共同努力和推动。

沈丁立:美国建国不久,中美就实现贸易往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到纽约港,迎接在首访中国后返回美国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并花200美元购买该船带回的中国货。200多年后的201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近5600亿美元,中美成为世界上最强劲的经贸伙伴。随着两国各自的继续发展,双方扩展合作的需求还将上升。

樊吉社:中美之间已奠定构建稳定战略关系的基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美经贸互动、人员往来日渐频密,两国已形成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在冷战的中后期,中美曾因面对共同的安全威胁而进行战略合作;冷战结束后,共同的利益和挑战推动两国从双边议题上的合作走向多边乃至全球议题上的良性互动。随着中国全面融入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化带来的中国利益在海外的拓展,维持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国际社会环境符合两国利益。

滕建群: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人在当前条件下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而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理念。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市场国家,不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作为守成大国,冷战结束后,进行了多场地区干预战争,很伤元气,近年又经受金融危机,此外,国内政党斗争也制约了国家的运行机制,总体上对外干预能力和对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发言权都受到削弱。

黄靖: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从来没有“不共戴天”的对峙。在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中,中美两国人民互相支持。即便是在冷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意愿也未曾泯灭。

帕特里克·孟迪斯:中美在二战时是盟友,双方有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经历,这是双边关系中宝贵的财富。就像谚语所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时间和耐心。

黄靖:中美关系大体上是稳定的,人民之间的交流也与日俱增。事实上,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上,都与中国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国家之间种种利益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但两国人民总体而言不愿相互为敌是不争的事实,很难想象中美任何一方的民意会支持两国间发生战争。愿意交流磋商、寻求合作、发展良好关系是主流民意,也是今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