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xxxx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
物流自身是产业,又为旅游、商贸、生产、商业网点等服务,是涉及整个地区各行各业成本、物价高低的民生与基础产业,又是繁荣商贸业的基础。我市应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科学推进包括建材装饰、家具物流、农副产品物流、水(海)产品物流、旅游商品物流、生活性商品物流、免税商品物流等xxxx特色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走集群化、集约化、生态化路子,重点从规划、交通、政策等方面着手,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切实解决制约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加速我市绿色崛起步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物流保障。
(一)加强领导,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成立我市现代物流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工信、商务、交通、南山港、发改、公路、邮政、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国土、规划、建设、公安、城管、统计、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铁路等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理顺政府各主管部门之间、各行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改善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的现象,统筹各行业物流企业之间资源整合与密切协作,强化对物流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提高行业监管效率。
(二)编制我市现代物流业宏观发展规划,提高物流产业聚集程度
物流业发展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省商务厅编制的《海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xxxx—2020年)》指出,未来十年海南将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物流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和培育区域性的物流枢纽节点和国际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因此,xxxx要结合区位优势、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产业分布的具体情况,请专业机构编制我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着重对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公司和物流节点予以充分考虑。
(三)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划分物流业服务功能
我市应结合机场、铁路、港口、公路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划分物流业服务功能,按已有的和新的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我市建材装饰家具、农副产品、海(水)产品、旅游商品、邮政快递、生活性商品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
1.按布点规划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凤凰航空物流园区:主要为以航空为主要形态的鲜活海(水)产品物流、农副产品物流以及国际保税物流和免税商贸物流提供支撑。建设xxxx商贸物流园区:位于xxxx市内,连接xxxx火车站布置,是我省南部区域商贸流通的核心物流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市区以及火车站提供集中采购和专业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有效支撑区域商贸产业的发展,充分整合、优化周边商贸物流资源。建设南山货运港综合性物流园区:实现基地功能分区建设,发展运输、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开发加工和信息服务领域,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建设吉阳物流园区:位于吉阳镇,主要结合公路运输线布置,在东线高速、西线高速及中线公路的交汇点进行选址布置。
2.加强农产品、海(水)产品物流基础建设。根据我市现状,加强农产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冷链建设,包括农产品、海(水)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库、冷藏库等的建设,是现阶段提高我市物流产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突破口。因此,需扩建或新建远跳万吨水产品冷库物流中心、福港万吨农产品物流冷储库项目、xxxx南果果蔬万吨冷库及批发市场、崖城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哈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海棠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xxxx永升旺南丁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
3.加强建材装饰家具物流市场的建设。扩建或新建xxxx中恒建材城、xxxx“花冠.东岸”居然之家建材市场、南新建材综合市场、xxxx荣兴建材城等。
4.加强生活性商品和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扩建或新建xxxx天锋实业物流配送点、xxxx南新物流中心、凤凰物流中心、xxxx港务局物流配送中心、xxxx旅游综合配送服务中心、xxxx烟草物流中心等。
5.加强保税商品物流建设。建设海棠湾免税城、保税商品仓库、保税物流园区、鸿州保税游艇仓库、创意新城、鸿州海上离岸游艇保税中心等。
6.建设xxxx地区快递园。根据《海南省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xxxx地区快递园建设列入我市有关规划。在机场、火车站等主要进出港口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现代化作业,集邮件处理和仓储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业务中心。建成支持国际旅游岛、国际购物中心和国家现代热带农业基地建设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实现快递服务与包括旅游、农业和信息在内的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联动。
(四)突出物流发展特色,建立xxxx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借鉴xxxxxxxx发展农村三级网络体系的经验,尽快摸清全市农村特色农产品、农用物资贸易的集散地,依托于乡镇五级客运站,不断加大各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市、镇、村物流站场为基础的三级物流网络。同时与相关的职能部门(工商、税务、运管、商务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物流市场进行引导与监管,从而让辖区内的不成形的农村物流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五)强化基础性管理工作,优化我市物流业发展环境
1.强化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xxxx市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支持物流基地和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物流新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等。此外,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农产品物流配套优惠政策(如用地、税收、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引导扶持农产品物流发展。推进税收优惠试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试点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业务分给其他运输、仓储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运输企业、仓储合作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2.整顿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规范运输企业、快递企业等物流企业的前置审批,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对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后续管理。加强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物流市场专项清理整顿,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规范物流税费征收。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征收物流税费的行为等。研究制定集装箱车、轿运车、专用车、厢式车、甩挂车的规费、通行费优惠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型车辆发展和应用。
3.保障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对xxxx市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重点物流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物流产业规划的前提下,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重点建设物流项目应按工业(仓储)用地性质安排用地指标。物流园区和货运市场应视为公共基础设施,国土、规划、交通等部门在城市和交通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流行业发展需求,为物流园区和货运市场发展预留用地,同时做好规划引导,分片区设置,避免物流园区、货运市场重复建设。
4.完善城市配送交通管理。市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城市交通状况和物流业务发展情况,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及停靠的具体措施和运作机制,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鼓励城市物流配送实行品牌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培育“城市快运”品牌,引导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统一标识、统一车型,采用封闭两厢式货车运输。
5.优化物流通关环境。加快电子口岸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口岸查验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无纸化”报检报验运作模式。与海关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改革保税物流通关模式,进一步简化进出仓审批流程,加快推行“集中申报”、“无纸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监管模式。
6.大力支持物流市场中介的发展。成立xxxx市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支持创办从事物流信息传播、网络软件应用、物流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引进、从业人员培训、企业信用鉴证、行业资质论证、市场行情分析等服务的企业,促进物流业发展。
7.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建立重点物流跟踪项目服务制度,每年认定一批年度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储备物流项目。
8.健全物流行业统计制度。加强物流产业的统计工作,开展社会物流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扩大社会物流企业统计调查范围,建立和完善物流产业统计直报制度。研究设立更细化的物流产业统计科目,加强物流产业统计数据分析,保持行业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六)加大物流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拓宽物流业融资渠道
1.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促进xxxx物流企业与境内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引进先进的物流组织形式、关键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将重大和关键物流产业项目纳入《xxxx市引进重大及关键投资项目奖励办法》的管理范畴,鼓励利用国内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参与市内物流项目的建设或经营。
2.拓宽物流业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和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鼓励各类担保公司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七)积极培养和引进物流产业人才,推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鼓励和支持市内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多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产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的物流行业中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可享受市引进人才政策。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
(八)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崖州创意产业园或海棠湾保税物流园区,设立海上离岸游艇保税中心等。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