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疏通城市“血管”?

新常态下,如何疏通城市“血管”?

中国以往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当属城市化规模的显著提升。不过,当大量百万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建设规模完成之际,事故频发、秩序混乱、车辆拥堵,也成为横亘在城市交通管理面前的现实焦点问题——在部分城市,每年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中,此类问题的议案提案占据总量的约50%。

尽管城市交通恶化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以房地产和小汽车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迅速扩张过程中,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考量长期缺失。相较人口、房地产、小汽车的超前增长而言,交通组织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被忽略,小毛病累积成大难题,在不少地方,人们面对当下的城市交通问题,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状况下,应对这类问题的惯用手段包括:一方面,依赖道路基础设施的增量建设,缓解城市人口、汽车和房地产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追求道路的通行速度目标,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但是,当城市人口和汽车总量达到峰值水平,粗放式的道路基础设施增量建设、速度目标,不仅没有缓解压力和提升效率,反而导致交通安全隐患丛生、交通秩序混乱不堪、通行效率拥堵低下。这已严重降低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甚至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以新的思维和方法,对既有的城市存量空间进行调控,破解城市交通难题,维护生活生产秩序,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品质,是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宏观方面,应当确立以安全为核心原则、以效率为中心任务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现代化城市中,地面、轨道、隧道、桥梁共同组成了错综复杂的道路路网,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共同组成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工具,道路状况、交通设施、地物地貌、气象条件等共同组成了交通环境。以上三者,共同服务于不同的交通参与者——“人”。这也就是交通学者常说的构成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

通过对交通系统的拆分就不难发现,是人的活动需求,催生了路、车、环境。交通系统建设对人的安全考虑不周,在任何一个交通发展战略中,都是不可饶恕的责任缺失。当前,中国城市万车死亡率居高不下,险象环生的车况、路况、环境状况,昭示着过去追求建设速度、行驶速度的城市交通时代留下了太多安全债,未来需要以交通安全为核心,制定相应交通法规。

城市与交通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城市空间与交通能否和谐、协同发展,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之高低。交通是城市的起源之一———在古代,驿站、车站、码头是人群集聚的场所,集聚范围逐步扩大,城市雏形就此形成。纵观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以及今天的上海、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化城市,不难发现,交通越是便捷通达的地方,城市的规模就越大,繁荣程度就越高。

由此,交通的发展先于城市发展,高效率的交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火车头。在城市建设中,也应把交通效率当成首要战略去规划和设计,而非建造大量楼房、引进了大量居民之后,才回头解决已成为瓶颈问题的交通。

但现实中恰恰相反,如前所述,中国在过去的城市建设年代,受限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一味地用增量建设的方式追求速度,而不是最有效地使用交通资源满足交通参与者的需求。这最终结下了拥堵、效率低下的恶果,又留下一笔太大的效率债。还城市一个高效率的交通系统,应是新常态下城市交通发展的中心任务。

微观方面,应制定以秩序为管理规则、以便捷为规划纲领、以品质为设计理念的方案,通过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创新、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计标准化等措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持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