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战略定力”把握经济新常态(3)

以习近平“战略定力”把握经济新常态(3)

稳中求进 转型升级不动摇

转方式、调结构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保持战略定力更要排除干扰、攻坚克难,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起,必须有长远眼光,有久久为功的耐力,不为速度的一时波动而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GDP来讲,我们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GDP。这同时也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根源恰恰在于盲目追求速度的旧思维、老路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只有顺应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让改革提供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让创新成为点燃发展的新引擎,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

当然,这条新路径的开拓并不轻松。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也强调,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这也正是当前社会凝聚的最大共识。从推出重大工程建设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费,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走向深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到“一带一路”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渐显成效,今年以来一系列既顾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针对今年央行“定向”色彩鲜明的3次准备金率下调,恒丰银行首席品牌官胡海峰认为,“金融调控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体现了中央面对复杂局势的战略定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谋略。”

同时,国家顺应潮流提倡的“创业创新”、“互联网+”等,也正深刻的改变着及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与内在结构。这当中,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但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供给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沛动力。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1.4%,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5.1%。

这些因为科技创新而衍生出来的变量,正是未来创业者们在坚守中发现的大机会。“比如,我们国家的消费结构升级在加快,原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在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更加注意个性化,消费升级刚刚开始,空间刚刚打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可以预期,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故事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