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2)

“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2)

“十三五”时期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

“十三五”时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构建以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发展格局。

加强群区耦合。提高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长等城市群。下一步,需要在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城市群内部功能整合,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要顺应城市群和经济区相互耦合的趋势,推进空间结构的优化。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东北、泛渤海、泛长三角、泛珠三角、海峡、中部、西南、西北八大经济区。这种空间组织模式,既能发挥各区域自组织、自协调、自调整的能动性,加强相邻各省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中央政府也能发挥统筹协调能力,消除区域壁垒,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缩小区域差距。

加强轴带引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组合条件好,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一级开发轴带主要有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包昆经济带等。这些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经济隆起带,对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具有重要意义。

除上述发展轴线外,沪昆经济带、沿边经济带、汉江经济带、胶济邯经济带、大(同)太(原)运(城)经济带、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经济带等可以作为国家二级轴带。

加强开放合作。“十三五”时期,不仅要继续深化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对内陆地区开放的带动能力,还要加快推进沿边、沿江和内陆地区开放,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合作、促发展。同时积极构建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与交流平台,全面促进国际国内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当前,推进国际区域合作的战略重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国际大通道为依托,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深化珠三角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把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接起来,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并加强与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把新疆建成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通过深化东北亚的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区和重要枢纽。

在加强国际区域合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国内区域合作。应通过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拉动或引领国内区域合作,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支撑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