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的宣言书(5)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藏着解决冲突的东方智慧,包含着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体现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对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四、万众一心风雨无阻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古代富有哲理性的警语,但在近现代已经很少被引用。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这句古语,可见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讲了一种人生哲理,其大意相当于俗语“善始善终”。“善始”就是“良好的开端”,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可是人们在许多时候,却因为日后成就的获得、地位的升迁、环境的变换、享乐的诱惑等,而改变初衷。因此,有“良好的开端”,未必有“良好的结局”。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将“善道”坚持下去,太平日久,养成松懈懒惰的毛病,就可能发生意外的祸患。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其相互的友谊往往以某种道义或利益的承诺为基础,相交之初,极为友好默契,友谊“牢不可破”,不久其中的一方违背最初的承诺,关系由此破裂,友谊“破不可牢”。所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在古人看来,处处体现人生的哲理。

但此语最重要的还是对政治的警示。它一方面告诫执政者:如果确立了一个正确无误的政治目标,那就应该“志力坚固,践行有常”,全力实施,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它也告诫执政者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慎终如始,不可逸豫。现实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包含的“始终如一”思想对于做人、为官、治国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的。习主席在此刻引用这一警句,喻意是非常深刻的。值得我们为官执政者认真的思考。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振聋发聩。要正义、要和平,力量源自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改造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主席早就告诉我们的真理,人民必胜是毛泽东主席这一观点的新发展。历史的脚步继续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今天,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清晰而响亮,但危险仍存、挑战仍在。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和平的阳光照亮前路,为世界安宁贡献更多东方力量,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