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前的中日两国
理解抗日战争必须要知道开战之前中日两国是什么样的国家,这个至关重要。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变成了一个初步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到军备和军队上,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凶悍的军队。更重要的是日本天皇制,天皇制几乎是准宗教式的,天皇制就是神道,日本人认为天皇就是神,日本是一个以神统治的国家,日本的子民都是神的后代。这就衍生出很多准宗教甚至宗教的内容,比如武士道,对死亡的蔑视、对死亡的淡漠、无限忠君的思想,等等。这些东西,都深入到日本民族的整个文化之中,尤其是陆军,单兵作战能力为什么这么强?这也和它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有关。它的民族文化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集体性的向心力。虽然现在日本已经文化多元了,但是日本民族人心的凝聚力在世界上仍是罕见的。
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开战之前的中国,首先,中国依旧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有一点民族工业,但很不成气候。无论是工业生产能力还是钢产量,都与日本没有办法比较。反映到军队装备上,我们还停留在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即使我们的正规军,也就是国民政府嫡系的中央军,装备最好,也不过是拿钱买一点德式装备。最重要的还不是武器的差别。当时中国是一盘散沙,中国的版图被各路军阀割据。军阀混战带来一个巨大缺陷,就是政令不统一,人心更不统一。虽然中华民族文化悠久,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有一个链条或者一个现象非常奇怪,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泛神论者。中国人信奉的或者崇拜的可能是玉皇大帝,也可能是太上老君,也可能是一只狐狸、一座山、一个湖泊。文化差异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是它有差异的问题。这种差异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危难的时候,其缺陷就体现出来了。
抗战胜利的原因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是多么宝贵。于是在抗战初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政治理念叫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的含义是在这块国土上不分党派、不分地域,抛弃一切政治偏见、抛弃一切政治分歧,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思维的一步步演进,最后用白纸黑字的方式向全国人民也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宣布,我们共产党人不但愿意把自己的军队编成国家军队与日军作战,而且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放弃我们为之奋斗的那些主义,比如土地革命的某些政策、暴力革命的理论,而且向全国人民做出保证。在那个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金子还要宝贵,那是我们民族战胜屈辱唯一的政治保障。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连帽徽都被换掉了,编成了三个师,第一仗就是平型关。平型关的对手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五师团,而且是一线作战。我们以此向国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做出表率,这个时候谁把党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没有良心。并且平型关战役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军事胜利,而是政治胜利。当时全国的报纸铺天盖地,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反侵略的自信心。
现在如果大家有闲暇,可以再读一下《论持久战》。毛主席的英明之处或者精彩之处就在于他是1938年写的,那时战争才刚刚开始,但是他已经预料到了整个抗战的几个阶段、我们面对的政策以及战争的结局,最后论证了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打胜,我们怎样才能打胜。《论持久战》是贯穿整个抗日战争全局的最高战略原则,换成国民政府叫作以空间换时间。最让日本侵略者心惊胆战的是《论持久战》论述的战略思维,因为日本从入侵中国那天起就想第二天结束战争,它最恐惧的就是陷入战争泥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论持久战》,这是我们理解共产党人在抗战当中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