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历史增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接续历史增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访“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

记者:北京大学主办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从发起会议到具体筹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反响如何?

朱善璐:2014年下半年,北京大学提出举办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在其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现实展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和成功实践已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利于世界了解和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

最后,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回应。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影响,占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制高点。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希望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打造成汇集全球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世界级学术论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践与传播中心。会上,我们还将发出倡议,促使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机制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成为常设的开放性高端国际学术论坛。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中国举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内各界的强烈反响。许多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这次大会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热切期待。例如,联合国非洲经济发展与计划研究所前所长、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萨米尔·阿明先生,虽已年届八十,仍将克服困难、躬身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参会学者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大会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除了全国高校、社科院、党校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外,还有许多企业家、社会群众等申请参会。

记者:北京大学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请您简要介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传统与历程,这样的传统和历程赋予了今天北京大学何种职责与使命?

朱善璐:北京大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的最早策源地和重要阵地,具有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

自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三门课程,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开设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李大钊还领导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会址“亢慕义斋”。李大钊在北大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员和组织基础。1920年4月中共北方小组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中共一大后北方区委的建立,都是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会员为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的。

1927年,李大钊为他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李大钊和其他革命先烈的牺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马克思主义者。1931年,李大钊的学生——许德珩从法国留学归来,他继承了李大钊开创的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继续讲授社会主义史和唯物史观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更是绵延不绝,直至今日。期间,以冯定、黄枬森等前辈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成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鲜明旗帜。

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赞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并对北大提出了新要求新职责新使命。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与我们党建立、奋斗的历史息息相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今天的北大,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建设“马克思楼”,开启“马藏”编纂工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正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继承前辈遗志,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北京大学对马克思主义光荣传统的历史接续,更是北京大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响应!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