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政与“三严三实”(2)

君子之政与“三严三实”(2)

这表明,光有“君子之政”的宣传和教育还不够,一个现代政治文明还必须在“法律”上有更好的制度设计,使其符合权力制约的基本规律。因此,只有把人的“自律”融于“法律”建设之中,才能培育出一个具有强大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李光耀从古代中国的“君子之政”中得到了很多智慧,比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行动党政府力推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推进全社会物质进步的同时,推进社会道德进步;在设计出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同时,强调政治家诚实可靠的道德品质;廉洁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在人民行动党党员中倡导干净、廉洁的价值观;实行对高级公务员高薪养贤,建立廉洁政府,在推进社会进步中彰显个人价值。为了培养接班人,李光耀甚至用面试等手段亲自挑选人民行动党的高级干部。

中国封建统治者都知道承天命、顺民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群众的党”,当然更加懂得重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必然要树立“敬畏群众”的意识。为此,党从“君子之政”的论述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智慧,变成了党性修养的思想源泉之一。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的领导人还经常引用古人讲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心浮必气躁,气躁则神难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等箴言。在党员干部的“自律”训练上,中国共产党进行大胆创新,如通过党内政治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工具去实现集体“修炼”,通过改造客观世界去改造个人的主观世界。这种“自律”训练超越了儒家、佛家的唯心主义式的个人修炼,把个人修炼和集体修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找到了党性修养的集体途径、实践途径,在党内培养了一大批党性修养极强的党员干部。延安时期,有一位“红色技术专家”张协和,一身正气,始终坚持党性修养,到了晚年他总结出自己的座右铭:“做人,对有的事情要感兴趣,对有的事情要不感兴趣。比如追求权位、物质享受是无止境的,你的兴趣若在这方面,就苦恼一辈子。如果你对求学问、对为人民服务很感兴趣,你将会永远乐观。”

在以党性修养为载体强化党内监督的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更加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把更严的党规党纪挺在国法前面;更加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完善权力授予、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体制机制;更加重视推进党规与国法的有机衔接,让党规发威,让国法有力。

当然,一个运转有效的制度不必需要一群好人,但是一个吸引力的制度却离不开一群好人。当“君子之政”浸润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时,就好比给一台科学设计的机器加上了上等的润滑油,必然运转得又好又快。因此,“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自律”能力,就是要继承和发展绵延几千年中华文明中“君子之政”的精髓。如果能有效地把严与实的理念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就一定能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形成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就一定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文化软实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