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智库成果决策转化机制

优化智库成果决策转化机制

智库成果进决策、进实践的主要难题

成果质量不高,决策和实践“帮不上”。表现为浅尝辄止的多,深入研究的少;追逐热门的多,独树一帜的少;发现问题的多,破解问题的少;文字描述的多,量化分析的少;依据二手资料的多,深入调研的少;经验性的研究多,规范性的研究少;阐释性成果多,引领性成果少。

制度执行不严,决策和实践“轮不上”。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以后,各地都相继出台了落实中央文件的意见和办法,不少文件都对如何实现智库成果进决策、进实践做出了硬性规定,但在执行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

跟踪应用不力,决策和实践“用不上”。一些智库缺乏智库成果进决策、进实践的跟踪促进机制,不少智库和智库专家满足于成果获得领导批示、表扬与奖励,对后续进入决策、形成政策、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与动力不足,致使不少优秀的智库成果得不到深度应用。

需求部门意识不强,决策和实践“看不上”。部分党政官员、企业家、社会公众对智库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智库成果都是纸上谈兵。一些地方,政策咨询往往被看作论证的工具,甚至被用来“装门面”,没有完全树立起科学民主的现代决策理念。

智库成果进决策、进实践的国际经验

美国经验。美国作为智库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有六方面经验:一是用法律手段将专家咨询在决策中的角色作出制度安排。二是通过“旋转门”模式直接进入决策者队伍。三是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书籍、提交政策报告和到国会作证等多种方式影响决策。四是邀请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参加智库论坛和研讨会。五是接受政府委托完成研究评估项目。六是通过研讨会、纪念会、报告会、培训班、答谢午宴、媒体宣传等方式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以影响政府决策。

英国经验。一是为执政党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二是智库实行会员制,囊括政府官员、军界代表等各界人士。三是利用媒体针砭时弊,扩大影响。四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每年公开出版大量研究报告、图书、期刊和通讯,有些还成立了商业性咨询服务机构。五是重视和维护与媒体的关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