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我传媒制度的攻击具有明确目标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制度,这是中国人民自由选择和历史选择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这是令华夏子孙最为骄傲的事情。但正由于所选择的制度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主流媒体中,中国时时被贴上专制、独裁的标签,而无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无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西方对中国新闻体制的攻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攻击不是零碎的,而是系统的;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着明确目标的,那就是用所谓的西方新闻体制的优越性,来影响、同化中国媒体,用西方的新闻理念,来给中国人洗脑,利用其新闻霸权来制造新闻话语,鼓动中国人反对中国现有的新闻体制、政治制度,从而达到异化、分化中国政权的目的。
每年,实际上为西方资本所操纵的无国界记者组织,总会发布新闻自由排行榜,中国总会排在垫底的位置。中国一些记者,由于违反了中国的法律而被拘捕的时候,国际上总有一股股声援的浊流在汹涌。中国政府依法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总会被攻击为钳制舆论。中国新闻管理部门对西方一些媒体在中国国内的越界行为进行限制,则肯定会被大肆炒作。久而久之,不仅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新闻传媒的表现视之为不自由,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也受到影响,对政府的新闻管理持逆反态度。
西方国家的这种刻意歪曲和抹黑中国传媒体制的做法,自然会激起头脑清醒的中国人的不满。中国学者刘恩东在其最新实证研究成果中,分析了美国“独立”报纸《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的意识形态的倾向。他的研究表明,《纽约时报》通过使用特定信息源、持特定立场,运用特定词汇、隐喻、间接引用、偷换概念、隐性评价、污名化等语言技巧传达意识形态信息,从而达到为美国输出“民主”的重要作用:通过弘扬和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配合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唱衰共产主义、抹黑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以偏狭心态引导公众舆论,营造中美意识形态对立的氛围。总之,《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总体基调与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和政策基调基本一致。
即使是在西方国家,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学者在反省。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在其《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一书中,就详细解析了美国政府及美国中情局与谷歌、《华盛顿邮报》的合作,利用美国有影响力的本土媒体,以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私营媒体,形成共识,“制造舆论”,从而控制舆论的隐蔽做法。英国学者罗宾·艾特肯则在其所著的《我们能相信BBC吗》一书中,为我们揭开了这家号称“世界上最好的广播公司”的本质,提供了BBC“为一个国家吹响雾角”的证据。
新闻体制是新闻传播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新闻具有新闻传播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西方新闻观刻意强调新闻的一般属性,竭力掩盖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倾向,强调新闻的党性。新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和西方不同,新闻体制又怎么会一样?正因如此,我们才坚持党对新闻传播的领导,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坚持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体制。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舆论的形形色色的诋毁和攻击。
那么,西方的新闻体制正如其所标榜的那样,是那样“自由”和“公正”的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