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最后谈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讲“五通”。“五通”里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里再次强调,“一带一路”不是企业“走出去”,是“走进去”——要落地,跟当地国家的发展项目相结合。有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有的国家需要贷款,有的国家需要教育——它首先需要什么你就给他提供什么。一定要共商,不要强迫,要一起建设,使对方有成就感。小米手机发展这么快,就因为消费者也是创造者。一起建设,一起维护,才能在安全上建立互信,最终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相关服务也要“走进去”,要适应当地的民俗、宗教,用当地人所希望的形式“落地生根”,不再是简单地“走出去”,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带一路”主要的一些想法,所以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怎么走?“三步走”。第一步,建设自贸区。比如,跟海湾合作组织、斯里兰卡“10+1”的升级版。基础设施和自贸区建设要实现突破。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时,波罗的海、印度洋和地中海要实现互通。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重要的治理结构和互联互通要建成。这“三步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是密切相连的。
六大经济走廊是怎样布局的?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这涉及油气管道、油田、矿产和经济特区等具体领域。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矿藏非常丰富,俄罗斯东部地广人稀,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城市将非常重要。第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个涉及矿产、盆地油气和工业园区等等。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泰国、广东、昆明和加尔各答之间要实现互通。第五,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中国的旗舰工程,对两国都好。要雇佣当地人一起建,既能搞好生产,又可维护安全。第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是向海洋发展的,东南亚的港口,如吉大港、科伦坡港、西哈努克港等非常重要。印尼24个港口的改造,要形成系统化的效应,还要与陆上联通。
资金从哪里来?中国成立了丝路基金。以前是BOT(建设-经营-转让/特许权),现在更多的是PPP模式,即公私合营筹资。“一带一路”工程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布局,但其股票从长远看是涨的。企业的发展战略一定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代的趋势连在一起,这样才能赢大利,个人亦如是。
国家和地区如此众多,如何防范风险?
(一)政治风险
这包括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冲突。
第一,美国一定会千方百计搞破坏,中国要防止周边国家向美国投怀送抱。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断言,欧亚大陆不能被一个力量所控制或者走向一体化,否则美国会成为孤岛。“一带一路”就是要把欧亚大陆连在一起,美国岂会淡定?南海比较麻烦,菲律宾对美国死心塌地,但中国更要防止越南倒向美国。这是中国的战略底线。
第二,俄罗斯免不了有很多战略猜疑,中国要从战略上绑定中俄关系。俄罗斯经济上无优势,军事上有优势。中亚曾是它的地盘,现在中国动了它的奶酪,所以有很多猜疑。但乌克兰危机使它与西方不睦,只好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中国也要从战略上进一步绑定中俄关系。
第三,印度非常警惕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要争取印度,防止它捣乱。又是瓜达尔港,又是孟中印缅,又是斯里兰卡——印度认为中国在其周边撒网,进行U形包围。所以,中国不要从战略安全上作过多解读,经济合作而已,不要扯太远。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不会倒向美国,也不会倒向俄罗斯,要大力争取。
第四,日本不是中国的真正对手,但要防止它拖死中国。日本是精于算计的。它不属于欧亚大陆,所以铁着心跟美国走。另外,它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怕中国报复,所以它现在绞尽脑汁地阻止中国复兴。它利用美国的支持来加速武装自己,但它的正常化最终是要脱离美国的——它是冲着美国去的。所以日本不是中国的真正对手,中国的视野早就超过日本了。
但是,中国很有必要争取日本。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而美国的战略就是让老三把老二给拖死,以延续其老大的地位。所以,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非常重要,中日若能联手,才能够在亚太地区跟美国博弈。中国若打日本,就上了美国的当。
从全球看,“一带一路”是要联合欧洲,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把日本完全推向美国,或者完全推向中国的对立面,必须争取。但要防止日本拖死中国——它曾几次推迟中国的现代化。
(二)安全风险
传统的安全风险和非传统的安全风险都存在。中国将来要发展远程投送能力——人民解放军不能总是守在国内,将来还要考虑去适应外界的复杂环境。
(三)经济风险
这里涉及税收、投融资和经济结构等领域。
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不是简单的对外援助,更不是撒钱,而一定要风险分担,即经济风险要当地化,要有保险,不能搞主权债务,甚至地方债务。国有企业当然要走第一步,但不能完全由国有企业来承担,因为国有企业是由国家两大政策银行作为支撑的,将来要有更多的商业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所以,“一带一路”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最后还要法律配套。靠原来那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是不行的。一是容易引起别人的警惕;二是债务成本非常高。只有市场化运作才能更好地与沿线国家对接。我们现在非常缺法律人才,各国的法律体系(习俗)不同,一旦违反了当地的劳动标准、环境标准,一打官司,项目就丢了。
(四)道德风险
什么叫道德风险?比如,豆腐渣工程、侵犯当地宗教习俗、违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事件可能引起当地不满,中国的工程师就有可能被绑架或更糟。中国的很多企业短视,因为方便指挥,便只用自己的工人。但是,当地的就业没有解决——你就不能在只雇自己工人的同时,顺便建一所学校或者做点别的公益事业,以弥补一下自己的名声?企业要扎根当地,赢得大蛋糕,就要先赢得民心,考虑长远,为社会公益服务,带动当地就业。
伊斯坦布尔现在用的水渠还是罗马帝国时建的,“一带一路”建的设施,应该使之两千年以后还能用。
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成功,但失败的案例都有共通性。到了国外,就不能用国内这一套,在欧洲就不能用非洲那一套。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和企业内部之间的导向培训,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向成功。
四、《史记》告诉你何时建成“一带一路”
什么时候建成“一带一路”?《史记》说“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用兵者利”,所以我们失败了。什么时候五星出东方呢?2040年9月9日。这是天象学,不是迷信。中国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人类文明的大规律,必须要建成“一带一路”。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锦上记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以,大家要为“一带一路”努力,迎接2040年的到来!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