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2)

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2)

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发展态势

多中心概念缘起规划学领域,隶属于“城市形态”研究范围。多中心发展理念本质上主张分散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其中,现代城市规划标志性的“田园城市”理论即可看作“多中心”理念的最初原型。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构想是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环境等负面问题,所提出的兼具城乡优点的理想聚落形式。据田园城市的空间构想,为避免城市蔓延,四周须有永久性农用地围绕,保证任何城市规模不至过大,其过量规模将由邻近城市接纳,这些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组群概念。随后的卫星城、新城、新市镇以及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都可以看作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在实施政策上以“控制”和“疏解”为主要特征(见下表),先是通过建设绿带和强化自然空间保护对中心城无序蔓延加以控制,同时,通过建设新城疏解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人口,并加强新城自身发展能力,分担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经济活动与多元职能。

国外早期的多中心实施策略主要依托区域性、综合性的规划,凭借自上而下的力量对城市、区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在人口疏解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收效,然而后期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邻近中心城区的新市镇、新城久而久之与中心城区在空间上连绵成片,成为更大的集聚体;新城建设通常基础较为薄弱,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吸引力无法与中心城区抗衡,因此新城仍然主要以承担居住职能为主,而大量向心通勤是广泛存在的,从通勤动态视角来看,依然是单中心为主导的城市形态。此外,建设绿带控制蔓延的想法与初衷是合理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由于执行力度问题而存在一定滞后。

如果说早期围绕多中心空间战略的实践主要依托的是自上而下的力量,那么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发展也开始逐渐体现。19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美国部分地区的郊区化开始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即城市在分散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相对集聚的现象。郊区以传统的居住和商业中心为基础,逐步发展成为全新的就业中心,因其功能完善并具有独立性,成为区域网络中的独立节点,与外围其他城市发生联系与沟通。这种地域空间单元被称为“边缘城市(edge city)”,其概念首次由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乔尔·加罗③提出,用于描述美国现代郊区化发展的外围集中现象。加罗认为,边缘城市代表了美国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人们对于未来工作、居住以及生活方式做出的价值抉择。他将边缘城市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小汽车普及之前已经存在的小规模人口聚集的郊区居民点、后随着公路和汽车普及而发展而成的边缘城市;一类是具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借助大型购物中心而繁荣起来的边缘城市;还有一类是完全遵循一定专业规划准则而建立起来的边缘城市。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边缘城市”不仅仅是中心城市的卫星城,从更大意义上来讲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特征鲜明的城市。这些边缘地区或外围地区直接与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网络相连,使得城市内部中心与郊区之间的等级更加模糊,同时也淡化了中心城市作为“本地和地区文化中心”的角色。“边缘城市”在洛杉矶大都市区内部体现得十分明显。放大到洛杉矶大都市区的空间尺度来看,奥兰治、圣贝纳迪诺、里弗赛德和文图拉这四个区域,在1970年代期间人口增长率达到40%,就业增长率甚至更高④。同时,这些外围地区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像一个完整的城市综合体。

“边缘城市”的实质是分散后的再集中,与以往的蔓延式郊区化不甚相同。后期,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等发展主张均是强调有效率的集聚,本质上也是对要素分散化的再集聚进行呼吁,反对低密度的无序蔓延。美国洛杉矶学派作为20世纪后期兴起的城市区域学术流派,其观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与支撑了多中心化的思想,提出多中心代表了工业化成熟及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大都市的空间走向。洛杉矶大都市区目前已经显示了十分明显的多中心化,其有规律的“大分散、小集中”发展模式则展示出了与传统不同的特征⑤。郊区及外围地区开始成为具有独立特性的发展空间,这些地区具有日渐增强的要素集聚能力,不再完全依附于城市中心发展。进入21世纪,彼得·霍尔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针对西北欧八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研究,结论表明,功能多中心与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升是西北欧大都市区空间演化的重要特征⑥,各个中心在物质空间上看似分散,实际上在劳动力要素流动、经济活动职能分工等方面存在密切的网络化联系,网络化的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代表了21世纪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兴趋势⑦。

总结来看,随着时间推进,多中心作为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组织形态,在本质上也存在一定深化。最初的多中心理念试图将过度集中在中心城的人口分散到外围地区,形成几个中心在规模上相对均衡的发展模式;后期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要素分散化程度提高,城市外围地区发展动力增强,与城市主中心开始互动,逐渐形成几个中心在功能分工上相对均衡的发展模式。从发展实践来看,美国经历了低密度蔓延式的郊区化,现如今也开始逐渐体现出多中心化的发展特征,与欧洲可谓殊途同归,而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城市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