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培育的三个着力点(2)

社会组织培育的三个着力点(2)

以联动为导向解决培育实效的问题

目前,社会组织培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养老、助残、教育、就业等方面,很少涉及经济、文化、城建、城管、环保、卫生这些亟需大量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转移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社会组织在培育期满后只愿意以承接为政府服务的项目为主业,真正愿意深入基层直接为百姓服务的社会组织还不足10%,这直接导致我国基层社会组织数量严重不足,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极不均衡,乡村社区社会组织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培育资源的倾斜和服务导向的偏差使大量社会组织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参与,进而导致社会组织与社会的脱节,降低了社会组织培育的正外部性。就本质而言,社会组织培育平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它只有在与社会的联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培育的实效和价值。一是公众联动。构建社会组织与公众的联动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交流沟通,提高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度,激发公众的社会公益意识和活动参与意识。着力建立和深化互动机制,让公众参与、为公众服务,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同时,还要引导社会组织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鼓励社会组织树立为人民服务、做群众工作的理念。二是三社联动。构建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的联动机制,将社会组织的服务重心向基层转移。通过宣传、活动增加社区居民间的交往,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社区事务的主动关心。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充分评估,建立社区社会服务项目的总体规划,在社区建设、扶危助困、残障康复、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与社区居民利益切实相关的服务项目上实现专业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及时对接。大力引进专业社工人才和提供培训、实践岗位,推动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在群众中发现热心公益事业的领军人物和提升社区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帮助城乡社区建立健全各类型的社会组织。三是网络联动。构建社会组织与社会网络成员的联动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积累社会资本。通过增加社会组织与同类型社会组织的互动,帮助其学习借鉴同行先进的理念经验和运作机制,拓宽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通过安排社会组织和学校、智库等不同类型组织的交流、合作,搭建资源、信息的共享平台,帮助社会组织吸纳更多的发展资源,实现不同组织功能上的互补、行动上的协作和资源上的整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