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崛起,迅速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金砖国家联合组建的新发展银行(下称金砖银行)有望大大改变全球的发展合作格局。本文立足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实践,梳理和总结其新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以亚投行和金砖银行为载体,探讨其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政策。为了叙述简便,本文把这两方面内容统称为新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来自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多年来国内实践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以金砖银行为载体的新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则是金砖国家发展理念在国际层面的反映,也是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诉求。
1 新发展观 四大支柱
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参与,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形成一个更加民主、多元、和谐的国际社会。“自主”“平等”“包容”“绿色”应是金砖国家新发展观的精髓。
自主是新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任何国家只有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才能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本国民众参与发展,充分调动和有效使用本国各种资源。
平等是新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对内要平等对待一切经济主体;对外应平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创造条件让所有经济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是金砖国家发展的根本经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实践充分证明,仅仅依靠国内资源和自身的资本积累,难以取得快速发展,必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然而,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全球金融危机一再警示,开放什么、如何开放、何时开放,都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如何趋利避害、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平等参与国际竞争,对新兴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包容是新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已成为金砖国家进一步谋求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课题。在发展问题上,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补关系。金砖国家的发展,得益于发达国家伴随产业转移而来的资金和技术;同样,金砖国家的发展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成立金砖银行、建立应急储备安排,对全球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一系列重大主张,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充分表达了与发达国家开展合作的善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守成的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不是传统地缘政治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更不是冷战时期的军备武力竞争,而是不同发展理念、不同社会体制和不同发展道路之间的竞争,是各种类型的国家为世界和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包容性竞争,竞争的结果将是整个国际社会福利水平的增长和提升。
绿色是新发展观的重要目标。绿色是指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在向联合国提交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中表明: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生产能力,大力推广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在环境问题上一直积极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新兴经济体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同时,还主动倡导“自主贡献”原则,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可能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义务,采取积极的行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