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改革的两个“一公里”论 (4)

习近平关于改革的两个“一公里”论 (4)

四、全程遵循问题导向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到“牛鼻子”并有牵“牛鼻子”的办法。这“牛鼻子”就现实中的问题,这办法就是习近平主席经常强调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指出:“改革都是问题逼出来的。”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问题倒逼改革,问题在哪里,改革就应该指向哪里。问题导向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始终追着问题走或牵着问题走,能够确保改革的全程不会偏离实际和目标,更不会犯颠覆性错误。以问题为导向,还能够迅速找到改革的最佳途径,顺着主要矛盾,抓着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剖析问题、善于找到主要问题。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增强问题意识、强调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要在改革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就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中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所有问题都当作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改革就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当年一些地方率先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经过30多年不懈奋斗,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在更高水平上攻坚克难的新阶段。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遇到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中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习近平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改革是创新的事,需要精准设计。改革是艰难的事,需要攻坚克难。改革是有“梗阻”的事,需要立即切除。改革是勇敢的事,需要勇者担当。改革是复杂的事,需要问题倒逼。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呼唤改革派,呼唤实干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