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上能下”之制 除“为官不为”之弊

用“能上能下”之制 除“为官不为”之弊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在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要“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如何发挥好“能上能下”机制作用,治理“为官不为”?本期邀请党员干部进行讨论。

打破“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官念”

“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过去一段时期,由于能上能下尚未常态化、机制化,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犯大错,就可悠哉游哉地一路高升,于是个别人将“不为”奉为生存法则,顶礼膜拜之。

“为官不为”从根本上说,是机制不顺的伴生品,正是由于能上不能下,让不为者钻了空子,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不为病”的肆意泛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剑锋直指“为官不为”。“不为”不再是“保险箱”,反而成了被下课的硬伤,不为者的“平步青云”之梦不攻自破。

能上能下是官场生态的净化剂,对治理“为官不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将“缺钙”、不为、失职的干部换下来,奖惩分明,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消除“为官不为”便指日可期。此外,“能下”还能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收了不为者的位子,断了观望者的念想,激发干部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唤起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铁交椅”不再四平八稳,“乌纱帽”也不再高枕无忧,“不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不为病”自然不治而愈。

(崔楠楠)

科学认定“无为”表现,让“下”者服气

让能上能下机制成为“为官不为”者的“撒手锏”,就要健全考核体系、完善干部考察方法,科学认定“为官不为”的表现,对该不该问责、适不适合担任现职进行科学研判,解决好“谁该下”的问题。根据干部存在不作为问题的不同原因、不同情节、不同后果,分门别类对症下药,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不同方式进行组织处理,解决好“怎样下”的问题。对组织调整下来的干部进行教育引导、跟踪管理,帮助他们认真反思、深刻反省,按照人尽其用、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督促其在新的岗位上积极作为,解决好“下后怎么办”的问题。

履责要担责,失责必问责。对那些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庸官懒官太平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做到谁在混日子就打谁的“板子”、摘掉谁的“帽子”,谁在“为官不为”就让谁不能为官,切实解决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干不好的问题,树立“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消除“为官不为”落后状态,在履职尽责中奋发有为。

(江西省上饶市委组织部 胡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