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城镇化指标没那么难(2)

“十三五”城镇化指标没那么难(2)

三是对城镇化要有新的理解。目前统计数据主要以"空间"意义上的"城镇常住人口"为对象,可这一"界定"忽视了"生产生活方式"是划分城乡更重要、更基本的依据。在信息化3.0和互联网+的背景下,"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间的传统联系已被"虚拟空间"打乱和重构,因此,在界定"城镇化"时,既要考虑一个人实际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也要关注他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的性质是"工商还是农牧"。

2014年阿里巴巴提出"千县万村,电商到农村去",特别是2015年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农村电商迅速兴起。浙江2014年底已形成62个淘宝村,有6万人就业。此外,在农村还有很多从事"都市农业""农业旅游"等的"城市人"。尽管这些增长很快的人群数量不详,但实际上都已完成"城市化"。

四是要找到农民工"不进城"的根源。"民工荒"不是一个新问题,这固然和快速发展的中西部"截留"有关,但根子却在于很多城市发展战略出了问题。

1990年代以来,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很多城市都制定了"去工业化"和"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战略,核心是完成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产业变革。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两大挑战:"去工业化"抬高了"就业门槛",随着传统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被转移出去,大批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已"无工可打",而且服务业的"蛋糕"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在工业化4.0和国家日益重视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未来我国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将进入反复震荡期,预计第二产业比例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在局部还会出现上升趋势。这对农民工进城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五是城市化的需求依然刚劲。由于现阶段城乡差别依旧很大,主要问题不是人们"愿意不愿意进城",而是"有没有条件和机会",这是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在限制人口、提升"门槛"的根源,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继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

因此,要完成"十三五"城镇化指标并没有那么难。事实上,对中国城镇化而言,目前应考虑的主要不是调低指标,而是在科学预测城市化率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地布局未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尽可能地满足未来城市增长的需求,这才是理性的和负责任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