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和用好政治经济学”,就是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资本论》在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运用和创新发展。过去,人们仅仅认为《资本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理论,忽视了《资本论》同时也是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只要撇开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性质,《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适用的,因而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是我们创新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有实践需要,而且有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商品交换不是私有制而是原始公有制的产物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6页)这一历史表明,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以推断,在消灭私有制以后,公有企业之间以及公有经济内部的经济主体之间,仍然可以进行商品交换。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更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
2、市场经济是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章中讲过,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的代表即商品所有者而存在,”而不问生产该商品的要素归谁所有。(同上,第102—103页)这一事实说明,经过市场实现的商品交换,对不同所有者都是公平的。这一规律表明,市场经济既可以与生产要素的私有制结合,又可以与生产要素的公有制结合。这就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邓小平正是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规律,明确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这就从理论上彻底否定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认识,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上的本质区别及联系
大家经常要问,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有的人甚至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资本主义经济,二者没有区别。这实际上是不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和必然联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页)这就是说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所有制变化有一个辩证否定的扬弃过程。第一次否定,从小生产市场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扬的是私有制,弃的是小生产;第二次否定,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扬的是大生产,弃的是私有制。通过两次否定,使市场经济在大生产和公有制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资本论》帮助我们理解了市场经济从本源、变异到复归的历史演变,解决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必然联系的问题。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源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归,为我们理直气壮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