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发挥疏解效应(2)

最大程度发挥疏解效应(2)

综合协调“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城市病”治理光堵不疏难以见效,只有做到疏堵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中心城市集聚的动力。功能疏解的重点和难点是存量疏解,疏解的政策效应体现于以增量控制带存量疏解的过程。

城市管理模式变革的关键是,推动制度设计成为城市存量规划的工具,实现规划管理由技术治理层面向体制管理层面转轨。相较于严控增量,疏解存量亟需改变的是当前传统空间规划管理的理念和机制。城市存量管理问题的表面是规划失效,实际则是制度缺位。随着产权形态越来越复杂,制度基因也就随之植入,制度设定就是要将规则和变更的规则变为有价值的工具,谁能更好地设计制度,谁就会在存量管理中获得发言权。

妥善处理“疏解”与“统筹”的关系。非首都功能疏解不仅仅是“疏解”,更要做好“统筹”。统筹市域和区域两个空间、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寻求城市地区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基本原则。一方面,应着力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行政力量应在破解制约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传统政策方面做文章,着力制定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政策机制,包括重点领域的公共投资政策、财税和金融领域的激励政策、区域补偿和转移支付政策等,建立北京与周边地区协同疏解城市功能的长效机制。应当严格限定政府主导的范围和时限。需认清,政府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体,虽然在疏解的起步阶段,仍需暂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但政府此时的主导是为今后市场的主导创造条件;在中期和远期阶段,应考虑政府如何变“主导”为“引导”、行政手段如何淡出、经济手段如何接力行政手段等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