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十四点”及美国官方对它的注解,参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3—12页。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协约国和美国围绕苏俄与德国媾和及和平问题展开的外交活动和斗争,详见齐世荣:《论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斗争》,《世界历史》1982年第1、2期,分别见第1—7、48—55页。
(32)罗伯特·塞西尔曾任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和联合内阁大臣,后受封为子爵,是英国负责起草国联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制定了几个方案。1917年11月又成立了以费立摩尔勋爵为首的,包括外交家、律师和历史学家的委员会,以塞西尔的方案为基础展开工作。参见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第29、34页;George W.Egerton,"The Lloyd George Govern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 p.428.英国的考虑,还可参见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eds.,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BDFA):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II: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World War,Series J:The League of Nations,1918-1941,vol.1,Britain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1918-1941:Attitudes and Policy,Bethesda,M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2,pp.299-301.
(33)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eds.,BDFA,Part II,Series H:The First World War,1914-1918,vol.4,The Allied and Neutral Powers:Diplomacy and War Aims,IV:July-November 1918,Bethesda,M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89,pp.247-250.
(34)George W.Egerton,"The Lloyd George Govern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p.433.
(35)参见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第34页。但是,法国关于建立一支国际军队或成立一个国际参谋部的建议,遭到了英美的一致反对。他们害怕这个参谋部会落到法国元帅福煦手中,因为他们不同意福煦对德国的过于强硬的态度。(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78)》上册,李仓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60页)
(36)Charles Seymour,ed.,The 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vol.1,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26,pp.207-234.该著作收录了1915年11月的泛美盟约草案,1917年4月美国参战,终止了泛美盟约的谈判。
(37)这三个文件分别见Charles Seymour,ed.,The 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vol.4,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28,pp.27-36; Arthur S.Link et al.,eds.,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vol.53,November 9,1918-January 11,1919,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p.678-687;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vol.54,January 11-February 7,1919,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p.138-148.
(38)美国代表团内部对威尔逊提出的国联原则存在异议,例如国务卿蓝辛就不同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希望以强制仲裁取代保证。因此在第二个巴黎草案中,威尔逊曾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蓝辛的意见,把原来的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改为“反对外来侵略”,但威尔逊最终坚持将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写进了盟约。
(39)盟约起草委员会中包括中国代表顾维钧。小国代表抗议大国代表过多,于是,委员会又吸收了4个小国的代表,使小国代表增加到9人。
(40)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第39页。
(41)《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第160页。
(42)William C.Widenor,Henry Cabot Lodge and the Search for a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pp.326-327; Robert James Maddox,William E.Borah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9,p.62;孔华润(沃沦·I.科恩)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张振江、王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43)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个是大选之前的党派之争,面对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批准条约并不容易;另一个是对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不满。1919年7月18日,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电外交部报告其事曰:近日美国上议院关于山东问题争辩甚力,前日开会,某议员至谓与日本宣战亦所不惜,断不能因日本以不入国际联合会,一再要挟,遂将中国数百万之友邦人民,让与日本,义气激昂,深堪钦佩。顾维钧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中国的抗议和拒签则在舆论界和参、众两院议员中间得到普遍支持。换言之,美国人民对国联盟约的愤懑原已郁积心头,而和会未能对中国山东问题公平处理一事,无异于对此火上浇油”,“我深信,美国,特别是如果共和党在1920年的选举中获胜的话,不管对国联盟约如何,必将寻求某种有利于中国的办法来修改山东条款”。参见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第355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第201、203页。
(44)本文所引《国际联盟盟约》的内容,均见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17-1923)》,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266—276页,以下不再注明。
(45)由于美国最终未加入国际联盟,所以国际联盟行政院实际上只有四个常任理事国。后来德国于1926年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46)盟约第十六条并没有出现对违反盟约从事战争者实行“制裁”的字眼,而是使用了“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一国,不论其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之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来往”,以及“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俾联盟各会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等字句。
(47)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第6页。
(48)E.H.Carr,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1919-1939,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4,p.5.也可见中译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919-1939》,徐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页。
(49)1922年2月6日,英、美、法、意、日五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五国海军条约》,对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规定了限额,对英、美、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作出了限制。该条约可视为20世纪大国之间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它并不是国际联盟工作的结果。
(50)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第61页。这一规定,可视为对美国曾经提出的“一票否决权”的一种有限采纳。
(51)《联合国史》的作者埃文·卢亚德深刻地指出,国际联盟关于保护其他受到侵略的国家的承诺是纯粹自愿的,因此极其软弱无力,而且没有任何价值。Evan Luard,A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vol.1,The Years of Western Dominations,1945-1955,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2,p.6.
(52)有关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参见拙著《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2章。该书于2010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53)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1卷上部第1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130页。
(54)E.H.Carr,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1919-1939,p.90.
(55)1915年3月,英法俄三国以相互交换备忘录的形式,秘密达成瓜分土耳其的协定,规定战争结束后英法获得土耳其所属的阿拉伯地区领土,俄国则拥有对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峡和马尔马拉海诸岛屿的所有权,但君士坦丁堡应开辟为自由港,并保证商船在海峡的自由通行。1916年,在经过英法谈判和英法俄谈判之后,三国进一步把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把叙利亚和南部小亚细亚划入法国的势力范围,把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划入俄国的势力范围;1917年英法又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的地中海沿岸划归意大利,这样土耳其就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了。
(56)E.H.Carr,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1919-1939,p.16.
(57)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国联,但是至少参加了国联附属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常设国际法院和知识合作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并出席了所有有关军备问题的会议和大多数有关经济和商业问题的会议。
(58)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下卷,第407页。这是罗伯特·塞西尔子爵在1946年4月8日国际联盟大会上所作简短演说的结束语。后来他担任英国联合国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