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创新,从何抓起?

思政课改革创新,从何抓起?

提起思政课,你会想到什么?是艰涩的专业名词,还是深奥的理论?

如今,思政课要变了。2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重点推出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

出台《计划》的原因何在?主要任务与重点建设内容是什么?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

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思政课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思政教育已取得巨大进展,比如统一编写使用本专科4本教材和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大纲,初步构建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教学科研改革,推广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张东刚表示。

但《计划》也对思政教育现存的问题作出了梳理。张东刚说:“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尚未落实到位,思政课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推进教材修订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思政课建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政课改革发展需求,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的力度不够,思政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仍需巩固。”

《计划》指出,当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政课提出了新挑战。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多样中求得共识,给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面对这些新问题,《计划》在总结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就推动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作了全面部署。”张东刚解释道。

构建思政课立体化教材

那么,该计划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建设内容是什么?

“首先,要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构建面向教师和学生不同对象,辐射本专科生、研究生各个层次,涵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多种载体,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张东刚强调,应及时修订和使用好思政课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组织编写系列教学用书。

他表示,必须提高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建立新进教师宣誓、专任教师定期网络注册和退出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三级培训体系。建立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等等。”

“当然,教学方法也要改革,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张东刚介绍,“我们还会组织各高校发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报告》,实施教学攻关行动计划,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出版资助项目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