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创新,从何抓起?(2)

思政课改革创新,从何抓起?(2)

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此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政课学科支撑体系。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学科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张东刚表示,“我们要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开展交叉研究,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等。”

“当然,一套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政课综合评价体系必不可少。”他告诉记者,“我们要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立定期督查制度与跨省区市交叉检查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评估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他还透露,重点建设一批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该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各地各高校要加大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其中,本科院校按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专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列支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培训费用。”张东刚强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