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由此,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并使“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些观点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这些观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系统完整的新理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些观点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回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