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保持长期发展(2)

新常态下保持长期发展(2)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就业稳定的源泉。“十二五”开端的2010年末,城镇就业人数34687万,而到了2014年末,增加到39310万,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155万人。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2010年末的26332万,增加到2014年末的31364万,净增5032万人。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可喜变化,即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的转变。“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将为新增就业释放巨大的空间。这也能够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公平均等是民生提质的基础。“全面小康”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随着我国老龄化、城镇化速度加快,民生保障需要更全面、更细致、更广泛。过去的五年,中国保基本、广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居民收入增速接连“跑赢”经济增速;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一亿人;人均寿命提高一岁。“十三五”期间,民生政策将会以坚持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更深入地汇集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创造”是文化繁荣的前进方向。“十二五”期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1万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GDP占比从2.75%增加到3.76%,增速高于同期GDP。其中,电影、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许多文化行业以3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继续大踏步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之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文化+”,正在带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提升质量水平,推动中国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新跨越。

绿色发展是生态优良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将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发展构筑“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绿色动力”。“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具体要求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发挥好社会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