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的目标和举措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请问,工商总局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还有哪些考虑?
张茅: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差距还比较大。2014年,我国千人企业数量是13.8家,发达国家一般是50家左右,中等发达国家是20~30家。这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围绕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完善服务,进一步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有序做好新旧执照换发工作,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抓好改革的跟踪评估和统筹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共享。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情况,适时修订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指导各地严格执行目录。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对登记注册的企业,要及时将企业信息通过有效途径,推送至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登记设定前置、后置审批工作的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清除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碍。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理解“先照后证”改革的内涵,促进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是加快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我们将从创业者的需求出发,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提高便利化水平。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把企业名录库放开,不再预审企业名称,让企业自主选择、自主申报。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和填报经营范围,进一步激发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帮助更多的创业者甩掉“退出难”的包袱,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四是放宽住所登记。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放宽住所条件管制,同时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作出具体规定,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为投资创业提供更便捷的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政务水平。
记者:工商系统作为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在建立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茅: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面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任务,我们将在放活市场主体的同时,把严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照”和“证”衔接过程中的发照部门和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灰色地带”。强调“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在招投标、出入境、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限制或者禁止。二是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功能,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成本,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信用创造财富。三是加强大数据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归集共享。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将企业登记信息、年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进行关联整合、统一公示。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加强对工商数据的深入挖掘,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全国一张网”。四是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积极构建我国竞争政策的框架,树立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竞争政策实施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产业、流通等政策的公平性、竞争性审查机制,促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加强竞争执法力度。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制止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五是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为加强网络监管夯实基础。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档案,推进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运用,推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管理格局。实施构建社会共治的网络市场监管新机制,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网络经营主体的自我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等,促进网络市场环境的自我净化。六是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围绕国家总体战略需求,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贯彻落实好新《商标法》,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激发企业创建商标品牌的热情。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加强商标品牌的国际交流,积极支持商标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商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七是加强广告业监管。切实做好贯彻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广告监管合力。加强技术支撑,发挥好国家广告数据监测中心的作用。重点加大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监管力度,持续推进广告市场秩序好转。
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记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双创”社会氛围的形成,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您能否谈谈如何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张茅: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中小企业的社会价值,充分认识到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宏观扶持政策与企业微观感受还有差距,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税收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政策知晓程度还需提高,许多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各项政策还不能全部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针对新设立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加大扶持力度,让企业顺利出生并健康成长。一是把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措施落实落地,为众创空间等新型业态、商业模式的企业,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提供注册便利,在就业培训、辅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年底前实现小微企业库、申请扶持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等功能。三是开展新设立小微企业跟踪分析,了解企业在准入、经营、审批、税收、融资等面临的困难,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四是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为了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商总局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配合其他成员单位,用活用好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加强政策宣传,着眼于市场、着眼于企业,大力宣传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