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增长多快才合适

“十三五”经济增长多快才合适

——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提要 “十三五”GDP增速设定的余地并不多,可供选择的区间大约只有半个百分点。保持不低于6.5%左右的年均增速目标,应是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所必要的,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是经过努力可以有把握实现的。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经济增长多快才合适?哪些领域大有增长潜力可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取得重点改革突破?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记者:“十二五”经济增速预计年均8%左右,但今年三季度GDP增长不足7%。从现实和可能考虑,“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应定在多少?7%以下是否是常态?

汪同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位快速上升:1990年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你所说,“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就宏观经济总量来说,必要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在较短时期内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既强调增长质量,又有增长数量要求的目标。

综合可能与现实,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即与以前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设定区间将明显缩小。以前五年规划中年均增速可在1至2个百分点的区间内设定,我们既可以为了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增速目标定得略高些,也可以为了留有较充分的余地将增速目标定得略低些。而在“十三五”中,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逐步减缓到7%左右;另一方面从“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来看,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翻番数量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不低于6.5%左右的水平上。从这两个方面考量,“十三五”GDP增速设定的余地并不多,可供选择的区间大约只有半个百分点。保持不低于6.5%左右的年均增速的目标,既是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所必要的,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是经过努力可以有把握实现的。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十三五”之初,面临着稳增长难度加大的复杂局面。近几年,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增长速度换挡期,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出现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为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而必经的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形成的“三期叠加”,成为我们在“十三五”开局之时必须面对和进一步化解的问题。三期叠加问题的存在既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也为如何开好“十三五”之局梳理了思路、厘清了方向。

记者:与前面的五年规划相比较,“十三五”具有哪些较为特殊的特点?经济增长面临哪些挑战?

汪同三:与前面的五年规划相比较,“十三五”的确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特点。一是起点面临明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环境复苏举步维艰的外部条件,可以说起步就面临较大的困难,更为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扩大民间投资还存在不少障碍。尤其是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很多产业面临着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需求不振,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最近都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调了0.2到0.3个百分点。二是规划期间面临“三期叠加”困难,较少具备以前五年规划那样的惯性趋势,需要强力转向的挑战明显多。三是规划期结束时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崇高伟大——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