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困难与出路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困难与出路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是我国北方地区促进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其突出的行政特征,京津两个超大城市距离接近的特殊空间结构及地处华北的区位特点,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功能不完善,城市发展竞争无序,城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城市体系不合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等问题的出现。

城市群内部发展严重失衡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城市群内部发展严重失衡,制约整体竞争力;城市群空间结构特殊,城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城市首位度指数增大,城市规模体系欠合理;异地城镇化特点突出,城市管理服务考验政府智慧;城市群内部无序竞争,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群产业结构层次低,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差距悬殊;经济外向度低,城市群内部市场分割严重;城市与产业发展过程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薄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制约城市群可持续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

在京津冀城市群包含的13座城市中,北京与天津是超大型城市,河北省的11座地级市,除石家庄与唐山以外均为中小城市,且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悬殊,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河北省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京津两市。京津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中历来备受瞩目,获得了较多的资源支持,而河北省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得到的支持与引导远远不足。由于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大城市缺乏,造成经济联系断裂。一方面,京津与其周围城市的城市区位差距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城市不能很好地衔接,导致其经济辐射作用弱,产业带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不足,也难以承接中心城市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对京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

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着明显的异地城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口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集中涌向京津两个超大城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来京人口约为155.9万人,约占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22.1%。而在天津的常住外来人口中,来自河北省的人数约为75.45万人,约占天津常住外来人口的25.2%。异地城镇化现象不仅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延缓中小城镇发展的进程,同时大量人口涌入对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电力交通、市政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京津冀三地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京津两市,人均GDP只有36940.52元,降低了整个区域的平均水平。京津冀城市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93%和8.25%,大体与GDP所占比重相当。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毗邻地区,还存在着环首都贫困带。这种经济差距若得不到遏制,其趋势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必将影响到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