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烈士精神蕴含共产党避免精神蜕变的原动力(2)

雨花烈士精神蕴含共产党避免精神蜕变的原动力(2)

——由“信仰坚定,永不懈怠”雨花英烈精神引发的思考

二、雨花英烈精神拥有独特品质

中国共产党创造过大量高尚的精神品质,抑或精神载体,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通过血与火的锤炼,形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比较这些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拥有哪些不可替代或独具特点的品质?概括起来讲是:“信仰坚定,永不懈怠。”尤其是烈士们坚守的信仰,较其他革命精神中的信仰,更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雨花台是革命者“殉道”的地方。因为雨花台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所以这里是死亡的代名词,进而成为革命者信仰坚定与否的终极检验场所。换言之,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在这里英勇就义的革命志士,他们是为主义而献身,所以具有“殉道”的特征。正是存在这一鲜明特征,而把一个政治集团的精神支撑或力量之源彰显出来。

二是雨花台英勇就义代表人物因背叛自己的阶级而显示信仰的本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代表人物施滉、许包野等,他们有一个鲜明特点是背叛自己的阶级去拯救劳苦大众。到共产党队伍中来的人都并不都是为信仰而来,更准确地讲,进来的人带着坚定信仰去拯救别人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是为了解放自己。孙中山先生把党员分为三种:首义党员、协从党员、普通党员。首义党员是为信仰而来的人,施滉、许包野就属于首义党员,也就是拥有坚定的信仰,为拯救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他们通过自己的坚定和坚守彰显出共产主义信仰蕴涵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雨花烈士精神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所有精神,纯洁度更高,牺牲精神更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精神都富含牺牲奉献的品质,但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因为,精神的承载者要么本身就是一个集团,要么以集团为依靠,这一点十分重要,甚至可以看作一种评价尺度。对于单个人来讲,精神力量的强大与否,除了信仰信念,很重要的是具有依赖性和精神抚慰性,特殊情况下也存在着强制性,雨花台牺牲烈士大多战斗在白区,没有直接依靠的力量,他们具有孤胆英雄的特征,没有依托和依靠的牺牲,必定有更坚强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