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引领经济新发展

以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引领经济新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看待和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推动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议题。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描绘了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路线图,全国关注,举世瞩目。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三五”时期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看待和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推动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议题。

科学理解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十二五”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最广泛的认同、拥护和支持,获得最持久、最深厚的动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顺利度过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和新旧发展模式转换的必经之途。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充分延续了这一宏大思路。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以上思路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以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引领经济新发展的战略思想。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和核心内容之一。一般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但是,深入的分析表明,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并不完全是一种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建构的关系,社会生活对于经济生活有着引领、规制乃至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实践表明,简单地重视推进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进步,甚至会造成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失衡、错位、断裂,并由此引发社会紧张、分裂乃至解组,不仅恶化经济发展的环境,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发展陷于长期停滞乃至中断、崩溃。在深化对经济社会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我国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将原来单纯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显示了对于社会领域的关注。

更积极全面地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缓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卫生、住房、日常生活方式、社会秩序以及城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这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在实践当中,经济发展优先于社会进步的观念依然还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有所体现并发挥着重要影响,社会进步往往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或者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此限制了我国社会进步的速度和水平,加剧了社会发展的失衡和无序,最终也使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危险陷阱。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重视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探索了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路径,从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使得这份文件重点突出、亮点多多。特别是,文件中所指出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等,都与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都是加快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都是传播正能量的政策信号,事实上也已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积极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