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发展的新路径

走出发展的新路径

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指出,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那么,怎样才能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呢?在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特别要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即升级本国经济,开展国际合作。一内一外,将共同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寻找出路。

升级本国经济,是走出发展新路径的关键一步。过去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服务、技术发展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做大了经济规模,基本满足了大多数中国人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但是,这种满足的水平不高,代价却不少。我们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的年经济产出和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却也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数量,并给自己留下了许多环境问题,而且人均收入、人均劳动生产率却至今未达世界的平均水平。发展的新路径就是要降低产出成本,提高单位劳动投入、单位土地投入的产出率,就是要全面提高本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在制造业升级方面,实现制造的安全、环保、规模和自动化是必由之路。所谓安全是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让劳动者身心健康愉悦、远离危险和伤害,要让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世界领先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所谓环保是要实现排放最小化,与生态环境相容最大化,生产区及周边小环境全面美化。所谓规模是要通过新建和改造以更有效率的大规模生产替代低效率的分散生产。所谓自动化是要不断地让兼具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机器、人工智能替代活劳动,把人从低效率中解放出来。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虽然我们的高铁等已经是无可比拟的质和量的世界第一,但是当我们在感受完地铁的挤、汽车的堵、城市的霾和涝,看过了压伤的路面、延误的飞机、迟滞的物流和旅客的时候,我们发现基础设施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有了智能电网、高速配送、“互联网+”的知识,我们就知道了离人民的要求有多远,也就知道了市场需求的量有大。

在提升服务和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同样如此。从零售业的多用敬词少说废话,到文化思想界的不再“言必称希腊”;从把角角落落灰尘垃圾清理干净,到规规矩矩地把设计做好;从熟练、负责任地创新和使用好金融工具,到政府不仅善于审时度势做好宏观调控而且善于深思熟虑搞好微观的精细化管理;从技术上的拿来主义为主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飞跃,等等。这些,都是升级本国经济的重要内容。

开展国际合作,也是走出发展的新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我们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这恰恰是发展新路径的潜力所在。

当前,我国推进国际合作,联合诸多国家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彰显的也是中国发展与他国发展共赢的决心。实际上就是中国愿意把自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出的世界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与周边国家、与世界分享。帮助那些需要提高他们的基础设施水平,却缺乏相应的资金、技术和队伍的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能力。

升级本国经济,发展国际合作,这一条发展的新路径是一条多赢的路径。既能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拉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以不断扩大的高效率多层次的供给,为世界各地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不断的福利改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