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明古国间的惺惺相惜
差不多每个在希腊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管在多么偏远的小镇或小岛,冷不丁就会出现一位年龄稍长的男士主动跟你寒暄,问你来自何处。当你报上国名之后,他会立即告诉你,他去过多少个中国的地方:广州、上海、舟山、青岛、天津、大连……几乎全是港口城市。而这位男士,铁定是一个退休水手,甚至船长、大副。他们在说出对外国人而言相当拗口的中国地名时,发音惊人地准确;假如英语足够好,他们一定乐于分享在中国的经历。
“很多很多年前,那时候还是毛时代……”他们通常会这样开头。
希腊老人拉记者回忆中国往事
不过,其中某个故事,会有所不同。
那是今年1月25日希腊议会选举那天,在齐普拉斯(大选获胜后担任希腊总理)投票的第27小学投票站,外国记者云集。上楼梯时,一个擦肩而过的老先生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回答说“是”,就匆匆干活去了。
待我们做完各式采访,发现老先生还在耐心等候我们。他自我介绍名叫斯达夫罗斯·贡特罗雅尼斯,执意邀请我们到他们就在投票站附近的家里去。到了老先生家,坐定之后,夫人端出甜点、咖啡,贡特罗雅尼斯则找出了一堆照片、明信片、信件等,在儿子和夫人帮助下,讲述他的中国故事。
今年86岁的贡特罗雅尼斯是一位船舶工程师,跟随希腊的船走遍世界,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但真正令他与中国产生不解之缘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件事。1996年底,贡特罗雅尼斯在船上心脏病突发,被就近送到岸上救治,那个地方名叫大连。
“我认为这会是最后一次去中国了。我浑身冰冷,觉得自己就要死了。”贡特罗雅尼斯说。
贡特罗雅尼斯被送进大连铁路医院。一位姓解的女大夫,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给了他极好的救护,贡特罗雅尼斯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他在铁路医院住了18天,不仅度过了新年,而且在自己儿子“命名日”的那天,医院特意给他送了蛋糕——当时他儿子阿塔纳斯奥斯正在英国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贡特罗雅尼斯没有把自己病危的消息告诉儿子。
贡特罗雅尼斯至今保存着他出院时跟医护人员的合影、解大夫一家的照片等,照片因某次事故着水粘在一起,令贡特罗雅尼斯心痛不已。
“中国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贡特罗雅尼斯说。然后拿出一个小纸条,开始大声念:“早上好!晚上好!请进,晚安……”这些,竟然是他在住院期间努力学会的汉语词汇,时不时地,他就要拿出来复习。
告别时,贡特罗雅尼斯一再表达他对中国的祝福:“你们的国家将拥有繁荣昌盛的未来。”他说。在贡特罗雅尼斯心目中,中国人聪明、勤劳、友善,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所在,必将推动中国站在世界前列。
超越意识形态看中国
虽然贡特罗雅尼斯的经历比较特别,但他对中国的认识与看法并非个案,大多数希腊人的“中国观”与贡特罗雅尼斯惊人地相似。
一方面,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叉处,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让希腊人容易接触到异质文化,且对异质文化一直抱有天然的宽容与好奇;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盛产船长和水手的海洋国度,希腊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让他们对人与事的判断往往基于自己的实际体验,而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左右。
最重要的当然是,希腊乃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因此骄傲的希腊人会跨越经济、政治、距离等因素,本能地从文化上与其他国家寻找同质对应,因此作为东方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受到希腊人的高度评价,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发源地”,成为希腊人认知中国的重要坐标。
几乎跟开头所提到的“水手”同样普遍的另一个现象是,几乎每个希腊人都会给中国人讲同一个笑话:在其他国家,当人们认为某种语言,甚至某种表达方式晦涩难懂时,他们会说,那简直就是希腊语;而在希腊,当人们遇到这种晦涩难懂的情况时,希腊人却习惯于说,那简直就是中国话!而每个讲述者都毫不掩饰要传达藏在笑话后面的隐喻:唯有这两个文明古国,才拥有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最难学的语言背后,则是丰厚悠久的文化……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中远集团进驻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两国经贸关系也更加紧密。曾在中国留学的安娜小姐竟然发现两国商人做生意时也有不少共同点:大家首先要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待成为朋友了,才开始谈生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