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宝:文艺创作要超越“杯水风波”(2)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摘要:人,是文艺作品的创造者,也是文艺作品中的真正主角。显然,个人的生活、人生与生命体验,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与开端。但是,如果文艺工作者只是醉心于个人的一己体验,醉心于“小我”之境的描摹,总在私域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中打转转,也就是耽于制造些“杯水风波”为满足,就会与社会和人民脱节,就难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我”、宏远、深厚之作品——“杯水风波”间,当然难兴文艺之春的百花齐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文物不一样,文物是一个固体,它蕴涵着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但是需要人去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就是人,传承人,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包含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国家是第七个参加这个公约的,并且做出了承诺,要在国内立法,同这个国际法衔接,并且在管理、保护、技术、政策方面来衔接这个国际法,这是我们政府的承诺。所以,我们国家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包括传统医学,包括中医,不是有人要消灭中医吗?它绝对不是仅仅消灭中医的问题。中医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有生命力的载体。我们文化当中的好多精华,仁义礼智信、医道、医德、医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辩证思维、整体思维等,全部在中医里面。灭了中医,实际上就是灭我们自己,灭我们所有国人的灵魂。

我们在世贸谈判当中做出了承诺,比如说,外国文化在文化贸易中进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走了20多年,走出了什么呢?难道就是几次文物展吗?难道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吗?难道就是几幅书画吗?我们的电影走出国门了吗?每年美国过去是20部大片,现在好像增加到25部了。我们国家财政花了很多钱,在全国建立院线,就是要让我们的国产故事片有一个放映的平台,推进电影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么多年,我们花的巨额投资都变成什么呢?变成美国大片的市场。版权贸易也是,光是04年、05年,美国这一个国家,他们进来的四千多件、五千多件,我们出去的是十几件、二十几件。我们这么多年出不了大家,出不了精品,不要说走出去了,你首先要把国内的市场占领,把国内的院线占领,让更多的人来看国产故事片,而不是看美国大片。对不对?首先满足我们全国十几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然后再谈走出去的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改变这种现象。习总书记讲话,讲的是文艺,但是有很长的篇幅讲的是文化。文艺在文化当中是一个最敏感的神经,可以说是文化的前哨,文化的触角。所以我给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刚才算是开场白,就习总书记的讲话,我讲几点心得体会。

一、伟大的时代呼唤文艺大家、文艺精品

习总书记讲话当中列举了100多位古今中外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很全面。外国的,从古希腊时期到后来的古典时期、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浪漫主义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甚至有的作品,都举例了,习总书记还列举了一些西方现代派的作家代表。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还有阿里斯托芬,悲剧喜剧的代表人物。阿里斯托芬特别注重作品的内容导向,他说文艺作品就应该歌颂正义,宣扬真理,那些坏人心术的作家,他有一个极端的说法,应该处死。毒害人的灵魂的,坏人心术的作家应该处死。

习总书记还列举了我们国家的不少人物,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一直到现代。他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更值得注意的是,习总书记还列举了我们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在领导人讲话当中,应该说这是第一次提到我们少数民族的这几部巅峰之作,一个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一个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还有柯尔克孜族的史诗《玛纳斯》。其中,《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一百多万个诗行,2000多万字,比世界五大史诗总和还要多,还要长。世界五大史诗有哪些?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再加上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它们就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史诗”。这五部史诗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格萨尔王传》的长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批准这部史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总书记在列举这些文艺现象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叙述以往的辉煌,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以文艺创作为中心,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创作出不辜负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用自己的作品向人民说话,向世界说话。只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国门,并且走进人们的心灵。如果带着浮躁的情绪去文艺创作,不可能出好作品。

西方有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他们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也就是说,作品完成只是一部分,作品还只是半成品。只有作品走进读者的心灵,为读者所接受,为大家所传颂,这个作品才真正完成。

另外,还有一个锦上添花的事,作品还要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就是说现在搞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这四个字,着重号打在“文化”上,还是打在“产业”上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应该在“文化”上用力,不然不能称其为文化产业,绝不能把文化仅仅作为一个标签。文化的内涵挖掘地越深,文化的分量越重,不光决定作品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必然意味着它的经济价值。同时,习总书记的讲话当中提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社会效益。总的来说,一部作品要吃得开、叫得响、立得住、卖得出,这样你的作品就成功了。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现在大众文化、娱乐文化,遍地都是。但是,我们不光要有高原,还要有高峰;不光有数量,还要有质量。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文艺大家不是吹气泡吹出来的,要加强文艺家的学养、涵养、修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我想,这样的文艺大家,在当前这样的伟大历史时期,一定会应运而生。希望在座的师生当中也产生这样的文艺大家。

中华民族的文艺创造和创新,不光是文艺家的责任,每个中华民族成员都有创新的使命,大家都要做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也让子孙感到骄傲的文化承接人。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文艺创作如何才能出精品?

刚才我们讲了文艺工作的目标,就是出大家、出精品。下面讲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我想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思考。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第二,要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第三,要把文艺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动力。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