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还缺什么?(3)

中国高等教育还缺什么?(3)

评价导向要改革 统筹推进很重要

教学改革徘徊不前,新老人事体系之间矛盾初显;资源的综合配置机制不顺、效率较低,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学校管理体制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待进一步合理划分;现行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制度受了过多的约束,束缚了学校应对人才竞争的能力,制约了学科之间的合作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限制了研究机构的活力……

这些问题,几乎是中国高校发展共同的难题。

“从深层次讲,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发展理念不够成熟、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发展方式不够科学、治理架构不够健全等造成的。”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说。

“相较之下,我们现在的研究氛围还比较浮躁。”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认为,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差距,可能还在于对个人兴趣的挖掘、对研究的专注度、对未知探索的执着这些方面。从研究看,真正突破性的发现,与研究者的好奇心、兴趣、长期的专注和努力都是分不开。

“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一个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方向、迎接挑战、并为学生创造更大价值的大学,而非仅仅出一些科研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因为在赶超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关注现行的指标,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席酉民说。

不少高校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外有许多评估机构,纷繁复杂的大学排行让人摸不着头脑,也给一些高校造成了办学思路上的混乱。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以追求卓越和世界一流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制为牵引,其结果可能会影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建设进程。”朱秀林说,“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和诊断功能,要以国际通行的学术标准来推动国内学术生态的重建,建立全面、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

针对这个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还提出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动态调整支持力度等思路。

“统一起来思考、统一起来布局、统一起来推进,有助于克服过去的重点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瞿振元表示,今后可以考虑引入“可进可出”的竞争机制,落伍的应该退出、新生的应该进来。

瞿振元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是宝塔形,而是图钉形,由“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仅有112所,其余2400多所高校的发展也要统筹考虑。要注意照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让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争创一流的环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