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何在(2)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何在(2)

———2015年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综述

转型关键何在

迟福林说,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适应经济转型趋势、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又是下一步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需要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从国际经验看,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趋势。“十三五”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加快走向服务业大国,关键是加快推动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

刘世锦表示认同,“新的动力还有很大空间,主要是在生产性的服务业领域。”但是,他也表示,再找到如过去房地产、汽车、钢铁能够使经济上一个很大台阶的所谓支柱性产业基本上不可能。所谓新动力形成,很大一部分还是追赶性的增长,只是过去我们是数量型的增长追赶,今后是质量型的增长追赶。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过程转换比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精耕细作。”为此,他强调转型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一个指标,就是企业盈利率,或者是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

刘世锦表示,只有企业盈利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幅度、企业的利润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才是可持续的。我们要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关键还是把盈利问题解决好。他认为,要以提高要素生产力,或者说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为重点推动改革。第一,在需求的角度,还可以进一步的稳增长,但是重点不是铺摊子,而是要找洼地。比如说,行政性垄断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领域潜力还很大。第二,要在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是国有企业,采取坚决的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改革。第三,是创新,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政府如何更好地扮演角色

在年会上,专家学者们集中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在“十三五”期间及更远的未来,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表示,当今世界新兴经济国家都面临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增长水平的紧迫任务。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推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做法与路径必然也不相同。近两年,中国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鲜明特点,是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加快市场化进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向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实现更高形态、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面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体制改革还处于攻坚期、结构调整正值阵痛期、动力转换仍在过渡期的现实,魏礼群表示,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创新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为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释放更多的红利、开拓更大的空间。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另一方面,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第三,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