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否有能力走出“艰难时世”?

欧洲是否有能力走出“艰难时世”?

原题:“大西方”理念下的欧洲政经发展战略

“唱衰欧洲”“看空欧洲”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政策界非常流行。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在今年10月份的一篇评论文章就认为,欧洲正疲于应对五场未曾预见、正处于不同阶段的危机:难民危机、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务危机、全球经济低迷、乌克兰危机以及大众汽车丑闻。种种“利空”消息让很多观察人士认为欧洲前途暗淡。究竟该如何客观地看待欧洲,欧洲是否有能力走出“艰难时世”?

欧洲经济:以改革促增长

2013年是欧洲经济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欧洲经济复苏的势头逐渐企稳,当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0.3%,更为重要的是,欧元区六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全都在第四季度实现正增长,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头一次。此外,无论是欧盟整体还是欧元区,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增长。

欧盟委员会在2015年2月发布的《冬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盟已进入了第三年的复苏,预计2015年,欧盟成员国将全部实现正增长,失业率逐步下降,通胀率继续维持较低水平,赤字率和债务率持续下降。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相较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盟经济增长不仅微弱,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停滞”,那么欧盟的经济是否真得像一些评论所说的那样经历一个“失去的十年”?情况并非如此,欧洲的政治精英们现在要做的,不能简单地通过财政刺激来推高促进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实施着眼于欧洲未来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欧盟经济的这种低增长正是改革阵痛的体现。

当前欧盟经济虚弱的根源不是债务危机,而是欧盟国家内部不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经济社会制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财政可持续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二是缺乏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这也构成了所谓“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但这些改革涉及欧盟国家强大的利益集团,推行起来阻力重重。此次债务危机的爆发为欧洲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欧洲的政治精英们显然也没有“浪费”掉这次危机,而是及时把握住机会,实施了早已成为共识但却迫于国内压力而一直停滞不前的结构性改革。这次欧洲的领导人进行改革的勇气和决心要比之前坚定很多,并非单纯是为了应对此次债务危机,而是欧洲政治经济精英们的共识:将危机作为推进欧洲改革与转型的契机和合法性来源,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升和重塑欧洲在全球的经济竞争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