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着眼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开拓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宽广的全球视野。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党中央积极顺应全球形势变化和统筹国际国内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种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更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共赢事业。
如何实现和平发展,不断凝聚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力量,不断强化“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目光要更加远大、视野要更加宽阔。一要深化全球治理思想。应围绕如何深化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建设,打破国际货币旧格局、构建国际货币新体系、展现中国货币大国新形象等重大问题,为深化全球治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提高我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二要深化合作共赢思想。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构建推动发展合作的大平台,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共享思想财富物质服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重点问题。三要深化大国外交理论。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价值、制度、道路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尊重,共享和平发展成果,避免国际体系分裂对抗,需要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提供新概念新范畴新思想。
4.着眼于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不断提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我们既要牢固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提高国际话语权,又要善于从批判和破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国家政权的丢失,常常是先从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开始的。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丧失了国家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等方面出现方向性和全局错误,就必将导致政权不稳、社会动乱。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一些人打着反历史虚无主义旗号贩卖历史虚无主义,打着“维护宪法”、“依法治国”的旗号,鼓吹西方“宪政民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企图瓦解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复杂而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如果没有抵制错误思潮的强大政治定力,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失败。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与各种社会思潮互相激荡、交锋斗争中,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通过主动发声,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舆论走向,在多元中发挥主导作用,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12AZD001]的中期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