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做好繁荣发展军事文艺下篇文章(4)

着力做好繁荣发展军事文艺下篇文章(4)

寻找舞蹈创作的突破点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 刘 敏

为了适应向任职教育转型,为了使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下舞蹈艺术对战场氛围和士兵气质、形象、情感的表现要求,我们组织教员深入到基层一线采风和代职,体验观察战争形态的变化和官兵气质、形象和情感表现的特质,回来后展开了热烈的教学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技术、技巧和剧目排练课教学中加强对战场高强度、快节奏的对抗,战士动作的质感,形体气质中的坚定、必胜信念进行重点的表现和塑造,并由此形成《红蓝军》剧目的雏形。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打磨,《红蓝军》在全军、全国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成为信息化战场舞台表现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

通过任职教育转型一系列的基层调研和教学研讨,我们认识到单纯的“表演型”人才早已饱和,没有需求;高端的编创人才和“既能编、又能演”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员的“学”都将更多地向创作、编导方向发展。一方面,老师学员每年到基层的随营培训、为兵服务、专业采风、见习代职等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新的战争环境下部队的训练、演习、作战方式也给我们的教学、创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捕捉和表现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场面?怎样提炼和反映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貌?怎样用通俗易懂的舞蹈语汇表达“90后”“00后”军人的内心情感,这些既是我们面临的新难题、新挑战,更是我们创作表现的新视点、新空间。

深入挖掘军事题材电视剧“富矿”

制片人、编剧 马继红

中国是一个电视剧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电视剧的消费大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全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约3万集,从中央台到地方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约一万多集,其中军事题材电视剧在电视剧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既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也是部队官兵的精神食粮,因此,利用电视剧这个文化载体,讲好强军故事,激发官兵血性,强化国防意识,便成为每个电视工作者庄严的使命和责任。

军事题材电视剧能否拍得好、传得开、留得住,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喜欢,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演员和包装,而是真实,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军事题材电视剧是一座“富矿”,她不仅有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有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大量可挖掘的红色历史资源,而且今天我国的国防力量正一天天走向强大,这其中像陆上猛虎、水下尖兵、空中骄子、航天英雄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只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方向,深入生活,精心创作,一定会有一批传得开、留得住、叫好又叫座的军事题材电视剧问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