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6.5%”是目标底线而非最终目标

“十三五”时期“6.5%”是目标底线而非最终目标

原题:中财办:“6.5%”是目标底线而非最终目标

经济日报北京11月9日讯 记者陈果静报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表示,6.5%是制定“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但并非最终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十二五”前四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如果今年增长7%左右,则“十二五”五年增速是7.8%。有人据此测算,“十三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可能在6.5%以上。“6.5%是一个测算的依据,并不是一个目标。”杨伟民强调,按照我国制定5年发展规划的程式,中央提出建议后国务院提出规划纲要,报明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发展目标肯定会充分考虑实现翻番的要求和6.5%的底线,但是6.5%本身并不是目标,最后的目标怎么确定,还要到明年3月份。”杨伟民说。

“‘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在两个时期的背景下确定的,其有两个定位。”杨伟民表示,一个定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因此“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此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杨伟民介绍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既定目标,这是一个没有退路、无法改变的目标,是不能变的。但同时,环境和形势在变化。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不变的目标碰上变化了的形势,该怎么办?杨伟民表示,过去的发展路径已经走不下去了,必须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在理念上进一步破题,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所以,这次建议特别重视理念先行,提出了五大理念,决定了未来会走的五条发展路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最终奔向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次建议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问题导向、措施精准。”杨伟民介绍,全文共有300项左右的重要举措,其中50条左右是新的内容。

在谈及金融改革相关内容时,杨伟民说,这次建议虽然不是改革的系统性文件,但也讲了很多新的改革内容和举措,尤其是重点强调了3个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和重要基础性环境的重要改革,即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杨伟民表示,未来将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的趋势,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

财税改革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杨伟民认为,目前财税体制改革根据新的情况可能要做一些调整。今后,财税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按照税种实行分税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这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也能保障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税收不是独立的问题,是和整个领域的制度建设相关联的,还需统筹考虑。”杨伟民说。

谈到“十三五”啃硬骨头,杨伟民说,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值得关注。杨伟民说,过去城镇化往往是要地不要人,要土地建设指标。这次提出两个挂钩,一是建设用地增量要和人口落户数量挂钩,通俗点说就是人口进来多的地方,落户多了就多给你地;再有财政转移支付要和市民化挂钩,落户多意味着义务教育、医疗等政府支出多,所以财政转移支付要和这个挂钩,从而解决好利益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