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缘何一再宽松 (2)

中国货币政策缘何一再宽松 (2)

专家多主张宽松货币政策

事实上,相比中国央行“半遮琵琶”的“从松”货币政策,全球各国都在刮起货币宽松的风潮,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重量级央行都在超发货币,以对抗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态,中国也不可能脱离阵营。

美国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直维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维持着几近于零的基准利率,共多印了近4万亿美元注入市场。尽管去年底美联储结束了资产购买计划,终结了长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但至今迟迟未能加息,仍然维持着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年初,欧洲央行也按下“宽松”按钮,宣布了数额逾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通过购买主权债券向市场注入海量的欧元。不久前欧洲央行再发声明,暗示最早将在12月扩大量化宽松规模。

日本自安倍晋三上台后便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推出无限量QE,导致日元在两年时间里对人民币贬值程度超过了50%。而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秘鲁、新西兰、瑞士、印度、新加坡、加拿大、韩国央行等也都在今年内纷纷发表了宽松声明。

竞相宽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之一,就是本国货币贬值,其溢出效应会促使其他国家跟进实施宽松政策。此轮全球宽松潮开始以来,各国货币已经开启了竞争性贬值进程,人民币汇率在陷入被动境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货币人民币大幅升值削弱竞争力,选择宽松政策也更符合国家利益。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微妙的例行调整,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三位专家委员由樊纲、黄益平、白重恩补缺,而盘点补缺的三位专家过去的观点,多主张宽松货币政策。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为了使经济能够平稳发展所采取的适度宽松措施还是必要的,“央行应该在经济疲弱和投资下降的情况下采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的评价是正面的。”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导丁建臣也对记者分析:“面临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发挥央行的功能性作用,频繁调整完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还在今年的两会上给出了“我国应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