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空难原因待明 普京下步怎么走
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这起不同寻常空难背后的政治角力给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变数。
坠机发生逾10天,原因仍待确定。从大国博弈的角度如何看美俄立场?空难会对俄总统普京的叙利亚政策产生什么影响?普京下一步会怎么走?新华国际客户端为您解读。
【各执一词】
10月31日,当这架俄罗斯客机刚刚爬升至9000米巡航高度时,突然急剧下降,坠毁在埃及西奈半岛,机上224人全部遇难,其中多数为俄罗斯公民。
“伊斯兰国”西奈半岛分支随后声称对空难负责。空难发生时,俄罗斯正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展开大规模空袭,所以一些人就把二者联系起来,有了“炸弹说”的揣测。有观点认为,安全状况不佳的西奈半岛,给了“伊斯兰国”报复俄罗斯提供了机会。
空难发生后,西方和俄罗斯对空难调查的态度有所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为事件定性,频繁晒情报指客机坠毁极可能是极端组织在机上放置炸弹造成。而主导空难调查的埃及,以及当事方俄罗斯则强调空难原因尚不明确。
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此前特别强调:空难与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是“两码事”,不应对失事原因进行无端猜测。
【美俄博弈】
从大国博弈角度看,在俄罗斯大举介入叙利亚危机,与美国争夺叙利亚局势主导权的背景下,对这起空难的两种态度各有考虑。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定性空难倾向“恐袭说”,希望藉此给俄罗斯制造恐慌气氛,利用民意给普京的叙利亚反恐政策施压,进而限牵制俄罗斯在叙利亚介入的力度。
俄罗斯方面则不愿将空难与“伊斯兰国”相联系。在俄罗斯看来,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空难“炸弹说”,也是其对俄舆论战的一种。
埃及采取了与俄方相似的口径。埃及担心空难损害埃及国际形象,给旅游业蒙上阴影。针对“伊斯兰国”西奈半岛分支宣称制造了这起空难,埃及总统塞西回应说,“伊斯兰国”“无中生有”的做法是在给自己做宣传。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普京6日召集强力部门官员召开联邦安全会议,随后便宣布暂停往来埃及的所有俄航班,并表示将撤回当地近8万名俄游客。
联邦安全会议是俄罗斯最高安全决策机构,有观点认为,在这次会议上,俄罗斯高层很可能已经对空难的性质形成内部共识,从而做出从埃及撤回游客的决定。而至于下一步策略,俄方或许已经有所准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