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害部门厅官放弃公车的启示与疑问(2)

非要害部门厅官放弃公车的启示与疑问(2)

厅官“弃车拿车补”的启示与遗憾

按照湖北省的公车改革方案,各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由副部级官员任“一把手”的单位的常务副职,可以选择继续保留公车,也可以主动参与车改。但最后,在参与车改的108家省直主要单位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了公车,选择参与车改拿车补。这样一种现象之所以获得媒体的关注,概因该这情况确实少见,也真实展现了在车改中,不同领导干部对于改革的不同心态和取舍。

公车改革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并非仅仅是因为庞大的公车消费提升了财政成本,更关键在于,公车背后所展示出的权力气场身份,加剧了社会的官派作风。而这也是公车改革的最大阻力所在。然而,从湖北多位厅官和部门一把手主动参与车改,放弃公车而选择拿车补的现象来看,官员对于公车的依赖和迷恋并非铁板一块,其积极价值不可忽视。

首先,身为省直机关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就形成了一种价值和行为上的示范,对于公车改革的全面落实而言,大有裨益。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在多地的公车改革试点中,各部门的“一把手”往往自动被排除在改革的范围之内,这或许正是改革试点多未能取得时效的重要原因。其次,相较于配备公车的成本,每名厅官每年不到两万的车补,还是相对来说成本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20家厅官级“一把手”均来自一般意义上的非实权部门,如省文史馆等单位。这些部门相较而言,公车需求本来就不大。若严格按照行政级别作出统一规定配备公车,显然并不符合最大程度上减少公车开支的公车改革需要。这说明,不仅一些官员自身对公车配备有不同看法,从现实需求上看,也不必完全按照行政级别统一来配备专车,各地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方案。

厅官“弃车拿车补”,虽然仍不乏遗憾之处,但瑕不掩瑜,在某种程度上,为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和官员对改革的配合,都树立了一种价值标杆。眼下距离地方公车改革“大限”已经不足两个月,湖北率先执行所获取的个中经验,都不乏值得各地借鉴之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