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李克强结束马来西亚之行 盘点总理“妙语录”
据报道,11月20号到23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四天出席三个国际性会议,并访问一个国家,20多场活动,此访也被媒体称为“克强节奏”的高强度、高效率的外交之旅。李克强总理通过此访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21日,李克强总理在吉隆坡连续发表两个重要讲话。第一个是在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第二个是在第18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东盟要更广、更大的向前发展
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说:“这次中国和东盟的峰会是第18次。18这个数字在中国是比较吉利的数字。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要更广、更大的向前发展。很高兴看到东盟共同体即将建成,这可以说是东盟国家一体化建设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本区域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说,中国与东盟要充分对接各自发展战略,提升11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力争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为此他提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六点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加快经贸合作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探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提升安全合作水平,努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魏玲认为,总理的六点合作建议反映出三个要点:深化互信、对接发展、加强人文交流。
魏玲表示,第一,深化互信。总理这次在政治安全领域不仅提出了总的原则,而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目的就是要给予东盟充分的信心,表达中方的政治意愿和坚定的承诺,就是要和东盟一起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作用。第二,对接发展。怎么理解这个对接?从大的方向来讲,中方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亚投行的倡议,东盟特别关注。今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议定书,这对东盟来说也是重大机遇,他们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和动力。第三,加强人文交流。明年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交流年,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之际把它作为教育交流年,也反映了中国与东盟的高层对人文交流的重视,因为毕竟人文交流、社会人员之间的往来和民意的相通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之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