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2)

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深层动力

记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许耀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就目前而言,应当在以下几个领域重点推进:

经济领域的市场治理。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政治行政领域的政府治理。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个分开。转变职能的实质是简政放权、自我革命。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转变职能还要统一效能、突出服务。政府治理,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政府更多地转向了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文化领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治理。现阶段中国的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发展文化事业,要构建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治理的体制机制。治理文化产业。要培育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物流基地,培育好文化要素市场。文化治理的重点还在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社会领域的社会治理和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国家治理的根本和基础,就在于搞好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应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社会组织很重要,很多方面的社会治理,要借助社会组织来进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理的重心,在于促进群众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使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生态文明领域的生态治理。现已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央明确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生态文明领域,要加大生态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党的建设领域的执政党治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转变功能,从各种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从事决策建议、监督调节、思想导向等治理活动,利用各种支持资源,充分发挥其政治治理的最高权威作用,并通过政治角色发挥带头作用,依靠各行各业中干部、党员在治理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提升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系统中,首先强调的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这就是依靠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依法治国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也可以说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总能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