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党新变化看“英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境(2)

从工党新变化看“英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境(2)

科尔宾政治主张的意识形态涵义

工党内部虽然常有意识形态上的温和派与激进派之别,但主要的历史线索是清楚的,即:费边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年工党成立时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是工党“英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由来;1918年党章确立了“公有制条款”,而受一战和二战中资源与权力集中需求的影响,工人阶级理解的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化”,二战之后1945—1951年工党艾德礼政府即对煤炭、钢铁、铁路、纺织、石油等各大产业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威尔逊和卡拉汉工党政府继承了“国有化”政策和意识形态认知;布莱尔时期则根据变化了的现实修改党章第四条即“公有制条款”,但同时强调工党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布莱尔执政后的“第三条道路”是工党1995年修改党章后执政思想的体现,标榜“超越左与右”,宣称顺应即将到来的全球化时代,但因其政策上大量吸收了原先撒切尔主义的内容,甚至被讽刺为“布莱—切尔主义”,工党意识形态上的整体右移是显然的。布莱尔时期起,工党便不再提“国有化”。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中,今天人们忽然重新听到科尔宾的政治主张恍若隔世。当然,科尔宾作为一个典型的工党左派,其大多观点不是今天才形成的,只是他过去作为普通的工党议员尚缺乏“媒体价值”而不被公众普遍知悉。概括科尔宾的政治主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主张增加政府对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开支,政府提供公租房,取消大学学费,采取更多措施解决社会不平等;二是主张“税收公平”,对富人增税,认为“那些拥有最多财富的,应该交最多的税”;三是主张对铁路等部门重新国有化;四是主张英国废除核武器,单方面进行核裁军;五是对外政策上考虑英国退出北约,曾投票反对英国加入欧盟,也曾反对工党政府参与伊拉克战争和空袭利比亚,最近他还认为让无数青年人送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值得纪念,并主张英国要向外来难民敞开怀抱。有英国媒体称科尔宾的政治主张“左得出奇”,但是如果熟悉工党的历史就能知道,除了对新近事件的表态,其他主张在工党的历史上一点也不新鲜,或者说都是“旧货”。只不过在工党经“布莱尔主义”和“第三条道路”改造之后,在今天全球化深入发展而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与经济政策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科尔宾的政治主张与意识形态因其鲜明的反主流色彩和“复古风格”而显得“极左”。但是,科尔宾的主张一点也没有脱离工党的意识形态传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