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六个坚持”内在的逻辑关系?(2)

如何把握“六个坚持”内在的逻辑关系?(2)

坚持深化改革,回答了发展动力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早已证明,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依靠改革。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深化改革,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改变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方面,改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回答了发展规范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获得质的提高,更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效。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一个国家,如果离开法律,国家的各项职能无法实施;如果不靠法律来维系政府、企业、社会的运转,就会出现混乱状态;如果不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增强社会活力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对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而且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加大、复杂性加深、利益冲突加剧,各种矛盾的关联性、集聚性和突发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把法治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